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三十八
山庐好,风细动轻裾。
蝇欲集时将尘佛,
蚊当聚处把烟驱。
何必过伤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的美好景致,微风轻轻吹动着衣裳。蝇虫在聚集时,不免带来了尘土,蚊子在聚集时则需用烟雾驱赶。生活中何必过于忧伤呢?
注释:
- 山庐:指山中的小屋或山庄,象征宁静的环境。
- 风细动轻裾:指微风轻轻吹动衣裙,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状态。
- 蝇欲集时将尘佛:蝇虫聚集时,往往会带来灰尘,暗含生活中的烦恼。
- 蚊当聚处把烟驱:蚊子聚集的地方,需要用烟雾驱散,表示对生活中小烦恼的无奈处理。
- 何必过伤渠:何必对此感到过度忧伤,强调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燮,清代诗人,字子熙,号白石,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极具个人特色。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时值社会动荡与变迁,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琐事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三十八》通过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然。诗的开头“山庐好,风细动轻裾”以轻快的笔调揭示了山间的宁静与美好,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紧接着的“蝇欲集时将尘佛,蚊当聚处把烟驱”,则转入对生活小烦恼的反思。蝇虫和蚊子象征着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小困扰,而用烟雾驱赶的方式则体现了诗人对待这些琐事的态度:不必过于在意,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最后一句“何必过伤渠”,则进一步升华了诗的主题,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琐事时,不要过于沉重,应该以一种轻松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起伏。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庐好,风细动轻裾:描绘了山间环境的优美,微风拂动衣衫,给人一种幽静舒适的感觉。
- 蝇欲集时将尘佛:蝇虫聚集时带来的尘土,暗示生活中的烦扰。
- 蚊当聚处把烟驱:蚊子聚集需要用烟雾驱赶,象征对生活琐事的处理。
- 何必过伤渠:反思生活中的忧虑,提出无谓的悲伤应当放下。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蝇”和“蚊”比喻生活中的小烦恼。
- 对仗:前后两句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好的向往,强调在面对生活中的小困扰时,保持乐观态度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庐:象征宁静的生活环境。
- 风:象征自然的轻松与舒适。
- 蝇、蚊:象征生活中的烦恼与琐事。
- 烟:象征对困扰的应对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山庐”指的是什么?
- A. 山间的小屋
- B. 城市的高楼
- C. 河边的小舟
-
诗人对待生活中的小烦恼持什么态度?
- A. 忧伤
- B. 漠然
- C. 乐观
-
“何必过伤渠”意在表达什么?
- A. 感叹生活的无奈
- B. 劝人放下忧虑
- C. 对生活的不满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高燮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的美,然而高燮更侧重于对生活琐事的哲学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对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分别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高燮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词典》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