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时间: 2025-01-17 11:05:39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韩愈

荆山已去华山来,
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
相公亲破蔡州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荆山已经远去,华山即将到来,日出时潼关的四扇门也随之打开。刺史不必因为距离遥远而推辞,阁老您亲自从蔡州归来的途中,何不来迎接呢?

注释

  • 荆山:指荆山,位于今湖北省,离潼关较远。
  • 华山:指华山,位于今陕西省,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
  • 日出潼关四扇开:形象地描绘了潼关日出时的壮丽景象,四扇门象征迎接的气氛。
  • 刺史:地方官员,负责一方的治理及管理。
  • 相公:对长辈或上官的敬称,此处指阁老张十二。

典故解析

  • 潼关:潼关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口,也是一处风景名胜,历史上曾经是兵家必争之地。
  • 蔡州:古地名,今属河南省,历史上曾经是重要的军事重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是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以其散文和诗歌闻名。其诗多表现志向、抒怀,风格雄浑。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韩愈旅途中,寄给张十二阁老,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故乡景色的描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潼关的壮丽景象,开篇两句通过地理位置的描绘,将荆山与华山的关系以及时间的变化(从荆山到华山,日出时分)串联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对刺史及阁老的呼唤,表达了对友人的期待和热情。诗中展现出韩愈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故土的眷恋,情感真挚而细腻。

韩愈的诗风以豪放而著称,这首诗虽然短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展现出他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鲜明,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充分体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荆山已去华山来:描绘了旅途中的山川景象,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流动。
    • 日出潼关四扇开:日出时分,潼关的四扇门打开,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 刺史莫辞迎候远:呼唤刺史不要因距离遥远而推辞,表现出对友情的重视。
    • 相公亲破蔡州回:强调阁老从蔡州归来的亲切感,增添了对友人归来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荆山”与“华山”,“日出”与“开”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潼关的四扇门开比作迎接,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期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 荆山: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华山:象征着归来的希望与美好。
  • 潼关:象征着人际交往的纽带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座山分别是哪个?
    A. 黄山和泰山
    B. 荆山和华山
    C. 峨眉山和武夷山

  2. “刺史莫辞迎候远”中的“刺史”是指什么?
    A. 军事指挥官
    B. 地方官员
    C. 学者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友情与思念
    C. 战争与和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夜泊牛津》
  • 诗词对比

    • 韩愈的《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韩愈更侧重于人际关系的描写,而王之涣则更多地展现了壮阔的山河景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韩愈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