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时间: 2025-01-01 17:34: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作者:韩愈
五岳祭秩皆三公,
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
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
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
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
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
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
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
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
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
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
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
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
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
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
星月掩映云曈昽。
猿鸣钟动不知曙,
杲杲寒日生于东。
白话文翻译
五岳的祭祀秩序如同三公,四方的镇守环绕在嵩山周围。火焰在荒凉的大地上燃烧,足以引来妖怪,天神借助权柄专擅其雄伟。云雾喷涌、弥漫,半藏在山腹中,尽管有绝顶,谁能穷尽它的奥秘?我正好在秋雨时节来到这里,阴气笼罩,毫无清风。默默祈祷,若有应答,难道不是正直之人才能感应到吗?片刻之间,众峰静隐,仰望那突兀的山峰撑起青空。紫色的山盖延绵接天柱,石库腾空而起,堆积祝融之气。森严的气魄使我下马拜祭,松柏一径通向灵宫。粉墙丹柱闪烁着光彩,鬼神的图画填满青红。登阶屈身奉上脯酒,想以这微薄之物表明我的诚意。庙里的老人了解神意,偷偷观察并能屈膝。手持杯盂引导我投掷,云说这是最吉利的,我难以同意。幸好我从蛮荒中逃脱,衣食才足,甘愿长久。侯王将相的荣华已久绝,神灵虽然愿意赐福却难以成就。夜里投宿在佛寺的高阁,星月交辉,云层笼罩。猿鸣钟动,未觉曙光,明亮的寒日从东方升起。
注释
- 五岳:指中国的五大名山,象征着权力和威望。
- 三公:古代官职,指高官显贵,代表权威。
- 妖怪:指邪恶的灵物或妖邪。
- 紫盖:指山的顶端。
- 灵宫:神灵居住的地方。
- 荐脯酒:指祭祀用的食物和酒。
- 庙令老人:庙中负责祭祀的老人。
- 猿鸣钟动:指寺庙钟声与猿叫的交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散文家。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韩愈的诗歌以其气魄宏大、意象丰富而著称。
创作背景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创作于韩愈游历中,他在衡岳庙进行祭祀活动时,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与人类渺小,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以及对生命与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崇拜的古诗。韩愈在此诗中展现了他对五岳的崇敬之情,描绘了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探讨了人与神灵之间的关系。诗中开头几句提到“五岳祭秩皆三公”,暗示了山的神圣地位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接着,作者通过“火维地荒”和“天假神柄”表达了自然的威力与神的权威。
在描绘自然景观时,韩愈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紫盖连延接天柱”,描绘了山川的雄伟;“松柏一径趋灵宫”,则展现了人类对神灵的敬仰与向往。诗中常常出现的“阴气晦昧”与“清风”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沉静的秋雨中,诗人潜心祈祷,期望能得到神灵的回应,体现了人对命运的思考与追求。
整首诗在气势上从静到动,最后在“寒日生于东”中达到高潮,既有对自然的礼赞,也有对人生的感悟,让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岳祭秩皆三公:五岳的祭祀地位如同三公,强调了山的神圣与威严。
- 四方环镇嵩当中:嵩山位于四方的中心,象征着其重要性。
- 火维地荒足妖怪:火焰在荒凉大地上燃烧,引来妖怪,体现自然的威力与神秘。
- 天假神柄专其雄:天神借助权柄,展现出其强大与雄伟。
- 喷云泄雾藏半腹:云雾弥漫,隐藏在山的腹中,表现出自然的深邃。
- 虽有绝顶谁能穷:尽管有高峰,谁能探索其奥秘,反映人类对自然的无知与渺小。
- 我来正逢秋雨节:正值秋雨时节,增加了诗的氛围。
- 阴气晦昧无清风:阴气弥漫,缺乏清风,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 潜心默祷若有应:心中默默祈祷,期待神灵的回应。
- 岂非正直能感通:认为正直的人才能感应到神灵的意图。
- 须臾静扫众峰出:片刻之后,众峰显现,暗示对自然的敬畏。
- 仰见突兀撑青空:仰望高耸的山峰,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 紫盖连延接天柱:描绘山的巍峨壮丽。
- 石廪腾掷堆祝融:石头堆积如祝融之火,象征着神灵的力量。
- 森然魄动下马拜:感到震撼,便下马拜祭。
- 松柏一径趋灵宫:松柏小径通向神灵的宫殿,表现出对神灵的敬仰。
- 粉墙丹柱动光彩:庙宇的色彩鲜艳,体现出神圣的氛围。
- 鬼物图画填青红:庙中画满了鬼神的图案,增加了神秘感。
- 升阶伛偻荐脯酒:屈身奉上祭品,表达诚意。
- 欲以菲薄明其衷:希望以微薄之物表明心意。
- 庙令老人识神意:庙中的老人能理解神的意图。
- 睢盱侦伺能鞠躬:暗中观察,表现出敬畏之心。
- 手持杯珓导我掷:手持祭杯,引导我投掷,显得神秘。
- 云此最吉余难同:认为这是吉利的,自己难以同意。
- 窜逐蛮荒幸不死:从蛮荒中幸存,感到珍惜生命。
- 衣食才足甘长终:衣食无忧,愿意长久生活。
- 侯王将相望久绝:权贵的荣华已久绝。
- 神纵欲福难为功:神灵虽愿赐福,却难以成就。
- 夜投佛寺上高阁:夜晚投宿在高阁。
- 星月掩映云曈昽:星月交辉,云雾缭绕。
- 猿鸣钟动不知曙:猿鸣与钟声交织,未觉天明。
- 杲杲寒日生于东:明亮的寒日从东方升起,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火维地荒”来形象地表现自然的威力。
- 拟人:如“阴气晦昧”,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粉墙丹柱动光彩”,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复杂关系。诗人通过对五岳的崇敬,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五岳:象征权威与神圣。
- 紫盖:代表巍峨的山峰。
- 松柏:象征坚韧与长寿。
- 灵宫:神的居所,表达对神灵的崇拜。
- 秋雨:象征着内心的沉静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谒衡岳庙》中的“五岳”代表什么?
- A. 五大名山
- B. 五个皇帝
- C. 五个神灵
- D. 五个重要节日
-
诗中“阴气晦昧无清风”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 A. 自然的宁静
- B. 神秘的氛围
- C. 生命的希望
- D. 绝望的情感
-
韩愈在诗中体现了对神灵的什么态度?
- A. 蔑视
- B. 敬畏
- C. 忽视
- D. 嘲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壮丽,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向往。两者在气势与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韩愈更多地关注人与神灵的关系,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陶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诗文集》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