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时间: 2025-01-01 11:31:47

绮筵高会。

薄酒翻成醉。

未肯豫言今日事。

料得柔肠先碎。

悲秋暗蹙双蛾。

玉人心上秋多。

只道当时小别,谁知已是离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袁思亮 〔近代〕

绮筵高会。薄酒翻成醉。
未肯豫言今日事。料得柔肠先碎。
悲秋暗蹙双蛾。玉人心上秋多。
只道当时小别,谁知已是离歌。


白话文翻译:

在华丽的筵席上,薄酒让我醉意朦胧。
不愿意提前谈论今天的事情,想必柔情早已在心中碎裂。
秋天的悲伤使她眉头紧锁,心中满是秋天的愁苦。
只以为当时只是小别,谁知这已是一曲离歌。


注释:

  • 绮筵:华丽的宴席。
  • 薄酒:指酒量不多的酒。
  • 豫言:预先谈论。
  • 柔肠:指柔软的心肠,形容感情细腻。
  • 双蛾:指眉毛,这里用来形容愁苦的神情。
  • 玉人:美丽的女子,通常指心爱的人。
  • 离歌:离别时的歌曲,这里用作情感的象征。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离歌”象征着离别和悲伤,在古代文学中,离别常常与秋天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爱人的思念。此诗通过宴席、酒、离歌等意象,表现了作者在欢聚时隐含的忧伤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思亮,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他的诗歌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盛大的宴会之际,尽管场面热闹,但诗人却因内心的忧伤而无法尽兴。诗中透露出浓厚的离愁别绪,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清平乐》通过描绘一个华丽的筵席,展现了表面上的欢乐与内心的悲伤形成鲜明对比。诗人虽身处热闹之中,但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首句“绮筵高会”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宴会场景,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悲伤的情感逐渐显露。尤其是“未肯豫言今日事”,传达了诗人不愿触及的痛苦过往,显示了人们在欢笑背后可能隐藏的辛酸。此外,秋天的意象在诗中反复出现,不仅象征着季节的变换,也暗示了人情的冷暖和生命的无常。最后一句“谁知已是离歌”更是将整首诗推向高潮,回望过去的离别,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惋惜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绮筵高会:描绘出华丽的宴席,营造出热闹的氛围。
  2. 薄酒翻成醉:薄酒使人醉,暗示欢聚的表象下潜藏着情感的波动。
  3. 未肯豫言今日事:表达了对当下事情的回避,体现了内心的不安。
  4. 料得柔肠先碎:预感到柔情已然破碎,心情愈加沉重。
  5. 悲秋暗蹙双蛾:秋天的悲伤使她眉头紧锁,展现出一种愁苦的美。
  6. 玉人心上秋多:美丽的女子心中充满了秋天的愁绪。
  7. 只道当时小别:原以为只是短暂的分离。
  8. 谁知已是离歌:谁知这已是永别的乐曲,情感的深沉和无奈跃然纸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比作离歌,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秋”以情感,使其与人的内心感受相呼应。
  • 对仗:如“悲秋”和“玉人”,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离愁别绪展开,表达了在欢聚的表象下,个体内心的孤独与悲伤。通过对季节的描绘,反映出情感的无常与生命的流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绮筵:象征着浮华的生活与表面繁华。
  • 薄酒:代表着愉悦与醉意,亦是逃避现实的象征。
  • 悲秋: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悲剧。
  • 离歌:象征离别与对过往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绮筵高会”中的“绮”是什么意思?

    • A. 华丽
    • B. 简单
    • C. 低调
  2. 诗中提到的“离歌”象征什么?

    • A. 欢聚
    • B. 离别
    • C. 再会

答案

  1. A. 华丽
  2. B. 离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清平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袁思亮更强调在表面欢乐下的内心苦楚,而李清照则更直接地表现出思念的痛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评价》
  • 《袁思亮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