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二 留题费渐斋清湖新居》
时间: 2025-01-04 09:21: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其二 留题费渐斋清湖新居
作者: 夏言
问讯溪山,好秋风里,何处登临。
爱清湖新筑,天然融结,眼中佳胜,不让横林。
楼起青云,堂连绿野,篱巷斜通碧树阴。
最难得,重湖沙绕,隔岭潭深。
门前几个青岑。合每日开窗对酒吟。
况隐隐花源,从人借问,萧萧竹径,许客相寻。
我劝先生,多栽杨柳,遍插芙蓉夹水浔。
更须买,青娥画舫,莫吝黄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询问溪山的风景,在秋风中,哪里可以登高远望。我喜欢新建的清湖,天然与环境融为一体,眼前的美景丝毫不逊色于那横亘的林木。楼房直冲青云,厅堂连接绿野,篱笆小道斜通向碧绿的树荫。最难得的是,湖水绵延,沙滩环绕,隔着山岭,潭水深邃。门前有几个青色的小丘,每天开窗对饮吟诗。更有那隐隐约约的花源,问人借问,萧萧的竹径,允许客人来访。我劝先生多栽杨柳,遍插芙蓉花在水边。更应当买一只青娥的画舫,不要吝惜黄金。
注释
- 问讯:询问。
- 溪山:山水景色。
- 融结:融合、结合。
- 佳胜:美好的胜地。
- 重湖沙绕:湖水环绕着沙滩。
- 青岑:青绿的小山丘。
- 隐隐花源:隐约可见的花源。
- 萧萧竹径:竹林小路的声音。
典故解析:
- “青娥”:传说中的美女,常与水上游船相联系,象征美丽和雅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言,明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常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作品多见于山水田园。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作者在费渐斋的新居,表达了他对新居环境的喜爱与对自然的向往,反映了明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沁园春 其二 留题费渐斋清湖新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清湖美景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问讯溪山的开头,引入了秋风的意境,渲染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清湖的新居,天然融结,给人以舒适之感,诗人巧妙地将环境与心境结合,展现出一种绝美的和谐状态。
在描绘景色的过程中,诗人不忘寄情于酒,借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他劝对方多栽杨柳、插芙蓉,显示出一种亲近自然、珍惜生活的态度。诗的最后,提到青娥画舫,隐喻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整体上流露出一种淡雅而又深邃的情感,给人以无限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问讯溪山,好秋风里,何处登临。”:诗人询问溪水与山景,在秋风中哪里的风景最美。
- “爱清湖新筑,天然融结,眼中佳胜,不让横林。”:新建的清湖与自然融为一体,眼前的美景丝毫不逊色于那横亘的林木。
- “楼起青云,堂连绿野,篱巷斜通碧树阴。”:楼阁直入青云,厅堂连通绿野,小路斜通向碧绿的树荫。
- “最难得,重湖沙绕,隔岭潭深。”:湖水环绕着沙滩,远处的山岭与深潭交相辉映。
- “门前几个青岑。”:门前有几座青色的小丘。
- “合每日开窗对酒吟。”:每天在窗前对饮吟诗。
- “况隐隐花源,从人借问,萧萧竹径,许客相寻。”:隐约可见的花源,问人借问,竹径萧萧,欢迎客人来访。
- “我劝先生,多栽杨柳,遍插芙蓉夹水浔。”:我劝先生多栽杨柳,插上芙蓉花在水边。
- “更须买,青娥画舫,莫吝黄金。”:更应当买一只青娥的画舫,不要吝惜黄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新居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
- 对仗:如“楼起青云,堂连绿野”,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结合,展现出情景交融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寄托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关怀,呈现出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山:自然风光的象征,代表宁静与美丽。
- 清湖:理想居住环境的体现,象征和谐美满。
- 杨柳、芙蓉:象徵生机与美好,传达对自然的亲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询问哪里的风景最美?
- A. 河边
- B. 树下
- C. 溪山
- D. 山顶
-
诗中提到的“青娥画舫”象征什么?
- A. 酒
- B. 美好生活
- C. 山水
- D. 竹林
-
诗中劝对方种什么树?
- A. 桃树
- B. 杨柳
- C. 柳树
- D. 橙树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 by 王维:同样描写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的诗。
- 《饮湖上初晴后雨》 by 苏轼:展现湖上风光与情感的诗作。
诗词对比:
- 《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样描绘湖泊美景,但更多的是对天候变化的感悟,而《沁园春》则侧重于对新居的热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收录多位明代诗人的作品,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的分析与鉴赏技巧,适合初学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