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题美人笺》
时间: 2025-01-19 18:53: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佩纫幽兰,歌拈红豆,并倚娉婷。尽愁人挥洒,登临觞咏,催归送远,边怨闺情。携向碧窗妆镜侧,轻唤起盈盈翠袖擎。瑶台上飞琼萼绿,争似卿卿。讶光清凝赋粉,待细研石黛,染就丹青。谱霜浓月晕,寒鸦落木,孤蓬夜雨,长笛离亭。一抹苍烟鸿影,看几点环螺接楚城。标题处,把霜毫空阁,半摺云屏。
白话文翻译:
佩戴着幽兰的香带,轻轻地唱着红豆的歌,倚靠着纤细的身姿。愁苦的人在此挥洒情感,登高吟唱,催促归人,送走远行者,暗自怨念着闺中情怀。把它携到碧窗前的妆镜旁,轻轻唤醒那盈盈的翠袖。瑶台上飞舞的琼花与绿叶,怎能比得上你啊!惊叹于那清澈的光辉凝聚成粉,待细细研磨石黛,染成丹青。谱写霜浓月晕的乐章,寒鸦在落叶上飞舞,孤蓬在夜雨中徘徊,长笛在离亭中悠然奏响。一抹苍烟和鸿影,望见几点环绕的螺接楚城。标题处,半卷云屏,霜毫空阁。
注释:
- 佩纫:佩戴的带子,这里指代香带或饰带。
- 幽兰:指幽香的兰花,用于比喻美丽的女子。
- 红豆:常用作思念的象征,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怨闺情:指的是对闺房生活的怨怼和思念。
- 盈盈:形容女子身姿轻盈柔美。
- 瑶台:指仙境、美丽的地方。
- 丹青:指绘画,常用于形容美丽的画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贞立(1640-1715),字仲明,号静斋,清代诗人,生于福建,后居京城。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士人阶层对女性美的追求和对情感的细腻描摹之时。诗人在描绘美人之美的同时,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沁园春 题美人笺》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美人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对情感的细腻观察。整首诗以“佩纫幽兰,歌拈红豆”开篇,既描绘了美人的外貌,又反映出她的内心世界。这里的“幽兰”象征着清丽脱俗,而“红豆”则是思念的象征,暗示着对远方人的牵挂。
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显忧伤的气氛。诗人对“碧窗妆镜”的描写,似乎在隐喻着女人的孤独与思念,而“寒鸦落木,孤蓬夜雨”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既动人又触动心弦的画面,令人感受到那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惆怅。
整首诗的艺术风格清新自然,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等,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人在描绘美的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思。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美人形象的赞美,也是对人世间情感的深刻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佩纫幽兰,歌拈红豆:通过“佩纫幽兰”展现女子的美丽,红豆则暗示思念。
- 并倚娉婷:形容女子身材纤细、优雅。
- 尽愁人挥洒:表达了愁苦的人在此地流露情感。
- 携向碧窗妆镜侧:意指把感情寄托在妆镜前,反映内心的孤独。
- 瑶台上飞琼萼绿:描绘美丽的环境与女子的美丽,形成对比。
- 讶光清凝赋粉:惊叹光辉的清丽,暗示对美的追求。
- 谱霜浓月晕:描绘夜晚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比作幽兰,强调她的清丽。
- 对仗:如“寒鸦落木,孤蓬夜雨”,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读者感同身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人与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离别情感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人生的苦乐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兰:象征高洁与美丽。
- 红豆:思念与情感的象征。
- 瑶台:美好、梦幻的环境。
- 寒鸦与孤蓬:孤独与离别的象征。
- 碧窗与妆镜:隐喻女子的内心与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佩纫幽兰”中的“幽兰”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女子
- B. 思念的情感
- C. 高洁的品质
-
“寒鸦落木,孤蓬夜雨”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与惆怅
- C. 兴奋
-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 A. 自然风光
- B. 离别与思念
- C. 战争与和平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沁园春 题美人笺》: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孤独与饮酒的情感,后者则强调对美人与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顾贞立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与现代情感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