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征越清江。
游子悲路长。
二旬倐已湛。
三千眇未央。
草杂今古色。
岩留冬夏霜。
寄怀中山旧。
举酒莫相忘。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一人沿着清澈的江水而行,
远行的游子感到路途漫长而悲伤。
二十天的时间已经悄然流逝,
三千里的路途依旧未见尽头。
岸边的草木杂陈着古今的色彩,
山岩上仍留着冬夏的霜痕。
我寄托着对故乡的思念,
举杯畅饮,愿我们彼此不相忘。
注释:
- 孤征:孤独地行进。
- 越清江:渡过清澈的江水。
- 游子:远行的人,通常指离乡在外的游子。
- 悲路长:感慨路途的漫长而悲伤。
- 倐:忽然,瞬间。
- 湛:深沉,清澈。
- 眇:渺小,微不足道。
- 草杂今古色:草木的颜色繁杂,既有古老的色彩,也有现代的色彩。
- 寄怀中山旧:寄托对故乡中山的思念。
- 举酒莫相忘:举杯畅饮,希望彼此不忘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孔稚珪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中。他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以抒情和咏怀为主,往往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远行途中所作,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感慨人生路途的艰辛与无常。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寄托了对家国的忧虑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旦发青林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游子在行旅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头以“孤征越清江”引入,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穿行在清澈江水边的情景。随后,“游子悲路长”进一步强调了远行者的孤独和对漫漫长路的无奈,给读者以沉重的感受。
“二旬倐已湛,三千眇未央”通过时间与空间的对比,展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路途的遥远,进一步渲染了游子的悲伤和无助。而“草杂今古色,岩留冬夏霜”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人事沧桑与自然变化的无常,暗示着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两句“寄怀中山旧,举酒莫相忘”则转为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朋友的祝愿。通过举杯畅饮的方式,诗人希望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中,能够保持对故乡和友人的记忆与情感。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凝练的意象,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故乡的深情厚谊,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征越清江:独自渡过清澈的江水,表明孤独的旅途。
- 游子悲路长:身为游子的感慨,表达了对漫长旅途的悲伤感受。
- 二旬倐已湛:二十天已悄然过去,暗示了时间的无情。
- 三千眇未央:三千里路依旧遥远,表现了人生路途的艰辛。
- 草杂今古色:草木的色彩交错,象征着时间的变迁与不变的情感。
- 岩留冬夏霜:山岩上仍留有冬夏的霜痕,反映岁月的痕迹。
- 寄怀中山旧:寄托对故乡的思念,指向具体的故乡——中山。
- 举酒莫相忘:希望朋友之间的情谊长存,表达对友人的感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孤征”比喻游子的孤独。
- 对仗:如“草杂今古色,岩留冬夏霜”,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水、草、岩石等自然元素的运用,增强了诗的诗意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游子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在漫长旅途中的无奈与对友人的珍视,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江:象征着纯洁与宁静,反映游子内心的渴望与理想。
- 游子:代表漂泊不定的人,象征着对家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思考。
- 草: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变化。
- 岩:象征着坚韧与不变,反映对故乡的坚守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征越清江”意指什么? A. 孤独的旅程
B. 清澈的江水
C. 朋友的陪伴
D. 乡愁 -
“寄怀中山旧”中的“中山”指的是: A. 一座山
B. 诗人的故乡
C. 朋友的住所
D. 旅途的终点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旦发青林诗》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表达了对旅途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李白的诗强调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与快意的心情,而孔稚珪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孤独与忧伤。两者在情感上各有侧重,体现了不同诗人的个性与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古诗词的艺术与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