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斋再赋白楼花重和》

时间: 2025-01-19 19:57:58

亚水仍宜晓涨时,似无姿处最多姿。

融融和露逢三月,皎皎临风见一枝。

缟袖未依秦隐士,蕊宫休遇汉偷儿。

红尘拂面何曾染,枉赋刘郎紫陌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亚水仍宜晓涨时,似无姿处最多姿。
融融和露逢三月,皎皎临风见一枝。
缟袖未依秦隐士,蕊宫休遇汉偷儿。
红尘拂面何曾染,枉赋刘郎紫陌诗。

白话文翻译:

白楼花在晨曦中依然显得娇美,虽仿佛无姿,却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展现出无尽的风情。三月的和风里,温暖的露水洒落在花瓣上,一枝花在微风中显得格外清晰。缟白的衣袖未曾依附于秦代的隐士,而花蕊的宫殿也未曾与汉代的偷儿相遇。面对红尘的轻拂,心中从未染上尘世的纷扰,白白赋诗给刘郎在紫陌上游玩的情景。

注释:

  • 亚水:指小河或小水流,表示清晨水面微微上升。
  • 似无姿处:指在看似没有姿态的地方,却隐藏着最美的风情。
  • 缟袖:缟是指白色,缟袖即白衣袖,常用来形容清高的人士。
  • 秦隐士:指古代秦国的隐士,象征高洁的品格。
  • 汉偷儿:指汉代的游子,可能暗指轻浮的人。
  • 红尘:指世俗生活,尘世纷扰。
  • 刘郎:典出《洛神赋》,形容游子或恋爱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丹林是清代诗人,其诗风清新典雅,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丹林对自然美和人情世故的观察时,可能反映了他对世俗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引发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头两句通过对“亚水”和“无姿”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清晨,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美好和潜在的价值。即便在最不起眼的角落,生命依然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描写了温暖的春露和迎风而立的一枝花,传达出一种温柔和生机,仿佛在感叹春天的到来给大自然带来的新生。

在后两句中,诗人用“缟袖未依秦隐士”和“蕊宫休遇汉偷儿”来比拟自己的孤高与世俗的纷扰,表明对世俗生活的不屑与超然。最后一句“红尘拂面何曾染”更是强调了诗人心中那份清澈与宁静,尽管外界环境复杂多变,内心依然保持纯净,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

整首诗品味深远,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世俗的超然,给人以启发,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亚水仍宜晓涨时:描绘清晨小河水位上涨的情景,暗示春天的到来。
  2. 似无姿处最多姿:即使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地方,实际上却蕴藏着丰富的美。
  3. 融融和露逢三月:三月的温暖露水,给自然带来生机。
  4. 皎皎临风见一枝:微风中清晰可见的一枝花,象征着生命的美好。
  5. 缟袖未依秦隐士:白衣未曾依附于隐士,表达一种超然的态度。
  6. 蕊宫休遇汉偷儿:花蕊的宫殿与汉代游子无缘,暗示对世俗生活的不屑。
  7. 红尘拂面何曾染:纵使世俗生活轻拂而过,内心却未曾被污染。
  8. 枉赋刘郎紫陌诗:白白赋诗给游子,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和人情以花、隐士、游子等比喻,增添诗意。
  • 对仗:全诗用词讲究,形成对称的美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增强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象,探讨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看法,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淡然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亚水:象征着生命的源泉。
  • :象征着美丽与短暂。
  • 缟袖:象征高洁的品格。
  • 红尘:象征世俗的纷扰与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楼花”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自然景象
    C. 诗人的心情
    D. 白色的建筑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缟袖”象征什么? A. 富贵
    B. 高洁
    C. 轻浮
    D. 哀伤
    答案:B

  3.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向往
    B. 不屑
    C. 迷恋
    D. 冷漠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王丹林的《乾斋再赋白楼花》均展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但李白更侧重于孤独的情感,而王丹林则强调对世俗的超然。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丹林与清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