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旅迹原泥爪,翛然客思增。
林深迟夜漏,风细飐秋镫。
小憩何嫌久,回阑取次凭。
皇华期报国,作赋敢言能。
白话文翻译:
我在旅途上留下的足迹依稀可见,心中却不禁愈加思念故乡。
夜深林中,漏下的月光显得格外迟缓,微风轻拂,吹动着秋夜的灯火。
短暂的休息何必在意时间的长短,倚靠着栏杆静静地思索。
我希望能够回报国家,写下诗赋来表达我的志向和能力。
注释:
- 旅迹:旅途中留下的足迹。
- 翛然:悠然自得,指心境的宁静。
- 秋镫:秋天的灯火,象征秋夜的寂静和思考。
- 皇华:指对国家的期望和报国之志。
- 敢言能:敢于表达自己的才能和抱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嗣龙(约1608-1647),字佩弦,号天启,山西人,清代初期诗人。陈嗣龙的诗风继承了唐宋诗歌的传统,讲求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初期,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身处旅途,心中思乡情切,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
诗歌鉴赏:
《遂平馆舍和褚筠心前辈韵 其二》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思索与情感。诗的开头以“旅迹原泥爪”引入,描绘了自我在旅途中的孤独和不安,同时也暗示了对故乡的思念。接着“林深迟夜漏,风细飐秋镫”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憩之时,诗人不再计较时间的长短,反而沉浸在思考中,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报国之志,强调了个人才能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流露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对国家的热爱和对自我的期许,构成了全诗的情感高潮,展现了诗人心灵的深度与广度。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也极具特色,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哲理的思考,形成了一种和谐而深邃的艺术效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旅迹原泥爪:旅途中的足迹似乎还留在泥土中,暗示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翛然客思增:心情悠然,思乡的情感愈加浓烈。
- 林深迟夜漏:深林中,夜晚的月光透漏得很慢,表现夜深人静的氛围。
- 风细飐秋镫:微风轻拂,点亮了秋天的灯火,营造出温暖的意境。
- 小憩何嫌久:短暂的休息并不在乎时间的长短,表现出一种淡泊的心态。
- 回阑取次凭:倚靠着栏杆,随意思考,表现出一种放松的状态。
- 皇华期报国:希望能为国家做出贡献,表达出强烈的责任感。
- 作赋敢言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才能,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秋镫”隐喻诗人的思绪。
- 对仗:如“风细飐秋镫”,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美感。
- 拟人:如“夜漏”,赋予夜晚以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力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旅途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国家的忠诚,主题鲜明,情感真挚。
意象分析:
- 旅迹:象征着人生的经历和对故乡的思念。
- 林深:代表着孤独和宁静,也象征着内心的深邃。
- 秋镫:秋天的灯火,寓意着思考与反省。
- 皇华:象征着理想与报国之志,体现了诗人的抱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旅迹原泥爪”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国家的忠诚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友人的怀念
-
“林深迟夜漏,风细飐秋镫”描绘了什么样的氛围?
- A. 寂静而孤独
- B. 热闹而喧嚣
- C. 快乐而轻松
-
诗人希望通过写赋来表达什么?
- A. 个人的无能
- B. 对故乡的愧疚
- C. 对国家的报效之志
答案:1-B,2-A,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和陈嗣龙的这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王维的诗更多的是对自然的赞美,而陈嗣龙则在自然中融入了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主题上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陈嗣龙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