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

时间: 2025-01-01 15:55:22

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

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傍架齐书帙,看题减药囊。

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
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傍架齐书帙,看题减药囊。
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


白话文翻译:

每当我走出碧鸡坊,便向着西郊的草堂而去。
市桥上的柳树细长柔软,江边的野梅散发着香气。
在书架旁整齐地摆放着书籍,看题目时我不再需要药囊。
这儿没有人注意我的来往,我的心情悠然自得,情意绵长。


注释:

字词注释:

  1. 碧鸡坊:唐代长安的一处城门或街道名称。
  2. 西郊:指长安的西边郊外。
  3. 草堂:指草屋或简陋的居所。
  4. 市桥:城市中的桥。
  5. 官柳:指柳树,可能是指官府栽种的柳树。
  6. 书帙:书籍的装帧,书籍的意思。
  7. 药囊:装药的袋子,古人常随身携带。

典故解析: “碧鸡坊”出现在长安城的古地名中,象征着杜甫在长安的生活和活动。诗中的“草堂”则是杜甫晚年的居所,反映了他的隐居生活和追求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情感真挚,常以民生疾苦为主题,表达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杜甫晚年,彼时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杜甫在西郊隐居,试图在自然中寻求内心的平和。诗中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当下社会的无奈。


诗歌鉴赏:

《西郊》这首诗体现了杜甫晚年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描绘了从碧鸡坊出发,向西郊草堂走去的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展现了长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接下来的描写通过市桥的柳树和江路的梅花,渲染出一种清新而又淡雅的氛围,令人心旷神怡。在这种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闲适和愉悦,书架旁整齐的书籍象征着他的学识与追求,而“看题减药囊”则暗示着他在知识中找到了慰藉,远离了世俗的烦恼。

最后两句“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更是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泊和对生活的豁达。杜甫在这里揭示了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杜甫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深邃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时出碧鸡坊:常常走出碧鸡坊,暗示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 西郊向草堂:目标明确,草堂象征着宁静的隐居生活。
  • 市桥官柳细:描写柳树细长的形态,营造柔美的自然风光。
  • 江路野梅香:梅花的香气与自然融合,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傍架齐书帙:书籍整齐的陈列,象征着诗人的学识与追求。
  • 看题减药囊:追求知识时,放下尘世的负担。
  • 无人觉来往:诗人隐居生活的孤独与安静。
  • 疏懒意何长:内心的悠闲自得与超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书帙”比喻知识的积累。
  • 拟人:自然景物如“柳细”“梅香”表现了生活的亲密感。
  • 对仗:如“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对内心平和的追求,体现了他淡泊名利、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碧鸡坊:象征城市生活的起点。
  2. 草堂:象征隐居生活的理想。
  3. 柳树:象征柔美与生命的延续。
  4. 野梅:象征自然的香气与纯净。
  5. 书籍:象征知识与智慧。
  6. 药囊:象征世俗的负担与烦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甫的“碧鸡坊”指的是哪个城市的地名?

    • A. 洛阳
    • B. 长安
    • C. 杭州
    • D. 成都
  2. 诗中提到的“草堂”主要象征什么?

    • A. 繁华的市场
    • B. 诗人的隐居生活
    • C. 战争的前线
    • D. 自然的荒野
  3. 诗中的“无人觉来往”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寂寞
    • B. 忧虑
    • C. 悠闲
    • D. 焦虑

答案:

  1. B. 长安
  2. B. 诗人的隐居生活
  3. C. 悠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月下独酌》
  2.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西郊》王维《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但杜甫更加强调内心的淡泊与世事的无奈,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山水的韵味与诗意的沉静。

参考资料:

  1. 《杜甫全集》
  2. 《唐诗三百首》
  3.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