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使巾车远,河阳步障陈。
云浮仙石日,霞满蜀江春。
机迥回文巧,绅兼束发新。
若逢楚王贵,不作夜行人。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使者乘着巾车远道而来,河阳的步障已经搭建好。
云朵浮动在仙石上,阳光洒下,蜀江的春天被霞光所覆盖。
机巧的文字变化多端,绅士们也纷纷打扮得新颖。
如果能遇到楚王的贵人,我便不再是夜行之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巾车:古代一种轻便的车辆,常用于出行。
- 河阳:地名,指的是一处古代的军事重镇。
- 步障:指在战时设置的障碍,防止敌军侵入。
- 仙石:传说中的神仙所居住的石头,象征美好、神秘的地方。
- 机迥:巧妙而变化多端。
- 绅:指有身份地位的人,通常指士人或有钱人。
- 夜行人:指在夜晚出行的人,暗示隐秘的身份或处境。
典故解析:
- 楚王:指的是古代楚国的王,象征权贵和荣耀。在古代诗歌中,常用以代表高贵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峤,字常侍,号笙歌,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李峤以其优美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尤其擅长古体诗。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世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锦》作于李峤的盛年时期,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文人雅士间的交往频繁,诗人通过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富有生机的春景,同时也表达了对权贵生活的向往与自我身份的反思。
诗歌鉴赏:
《锦》是一首典雅而充满画面感的古诗,展现了李峤对春天的赞美及对高贵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描绘了汉使远道而来,河阳的步障已搭建,展现了一种严谨而庄重的气氛。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云浮仙石日”和“霞满蜀江春”的意象,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美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机迥回文巧,绅兼束发新”两句,展现了诗人在文辞上的机智与风雅,表达了对文人风度的赞美。而最后一句“若逢楚王贵,不作夜行人”则是对身份与地位的渴望,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对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精妙,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现了唐代文人所特有的文化气息和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使巾车远:汉朝的使者乘坐轻便的巾车,远道而来,暗示了对外交流的频繁与重要性。
- 河阳步障陈:河阳的防御设施已搭建,展现了军事准备的严谨。
- 云浮仙石日:云彩在阳光下浮动,描绘出一幅仙境般的景象。
- 霞满蜀江春:蜀江春日被霞光覆盖,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 机迥回文巧:文字的变化巧妙而灵动,显示了文人的才华。
- 绅兼束发新:士人们的打扮新颖,体现出对时尚的追求。
- 若逢楚王贵:设想如果能遇到权贵的楚王,表达了对高位的向往。
- 不作夜行人:不再是默默无闻的隐者,暗示了对身份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浮仙石日”,将云朵与仙境联系起来,增强了意境的美感。
- 对仗:诗中使用对仗的结构,使整体韵律感更强。
- 隐喻:楚王的提及象征了对权力与地位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好景象以及对权贵生活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展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情怀与气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使:象征着交流与沟通。
- 步障:代表了战斗与防御。
- 云、霞:自然界的美好,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绅、楚王:代表了身份与地位,表达了对权力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峤的《锦》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云浮仙石日”中的“仙石”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石头
B. 神仙居住的地方
C. 一种装饰品
D. 一种战斗武器 -
诗中提到的“楚王”指的是:
A. 普通百姓
B. 权贵
C. 阴险之人
D. 农民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景物表达思乡情绪。
诗词对比:
- 李峤的《锦》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以春天为主题,但李峤更侧重于个人的理想与追求,而杜甫则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比较两者在意象运用及情感表达上的差异,展示唐代诗歌多样化的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峤诗集》
- 《唐代文学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