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怀来》

时间: 2025-01-17 09:38:54

羽檄通宵急,行宫出每迟。

漏声催鼓角,月影上旌旗。

风逐天香近,星随斗枋移。

中军严宿卫,传警尽熊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羽檄通宵急,行宫出每迟。
漏声催鼓角,月影上旌旗。
风逐天香近,星随斗枋移。
中军严宿卫,传警尽熊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紧迫的军情:快马加鞭传递急报,皇宫的出行总是显得缓慢。夜里漏壳声催促着鼓声和号角的响亮,月光照耀着旌旗。清风带来了远处的芬芳,星星伴随着斗木向西移动。中军严阵以待,警报传来,士兵们如熊罴般警觉。

注释:

  • 羽檄:古代传递文书的工具,这里指代急报。
  • 行宫:皇帝出行时所住的临时宫殿。
  • 漏声:指漏壳发出的声音,古代用来计时。
  • 鼓角:指军中的鼓声和号角声。
  • 旌旗:军队的旗帜。
  • 风逐天香:风中传递着天上的香气,形容清风徐来,气氛宁静。
  • 熊罴:古代形容猛兽,指士兵们如同猛兽般警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幼孜(约1565-1623),字子华,号白云,明代诗人,生于浙江,擅长诗词,尤其是边塞诗,风格铿锵有力,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国防压力加大之际,诗人通过描绘紧张的军情和士兵们的警觉,反映了时代氛围与士人对国家安全的关切。

诗歌鉴赏:

《次怀来》是一首描绘军旅生活的古诗,情感鲜明,意象生动。诗的开头以“羽檄通宵急”开篇,便营造出一种紧迫感,仿佛在传递着紧急的军情,接着“行宫出每迟”则暗示了皇权出行的缓慢,可能暗藏着国家动荡的隐忧。接下来的“漏声催鼓角,月影上旌旗”描绘出了一种夜间军营的景象,漏壳声如同战鼓催促,月光下的军旗仿佛在呼应着即将到来的战斗。诗诗中的“风逐天香近,星随斗枋移”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但也暗示着战斗的不可避免。最后一句“中军严宿卫,传警尽熊罴”则将这种警觉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士兵们如同猛兽般严阵以待,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与紧迫感。整首诗结合了自然与军事的意象,既有对战斗的警觉,也不乏对自然美的欣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羽檄通宵急:夜晚急报不断地传递,表明战争的紧迫性。
  2. 行宫出每迟:皇宫出发时总是慢半拍,反映出朝廷的迟钝与无能。
  3. 漏声催鼓角:漏壳声催促着军中的号角,暗示着紧张的气氛。
  4. 月影上旌旗:月光照耀着军旗,营造出一种壮阔的景象。
  5. 风逐天香近:风中传来远处的香气,表现出自然的美好。
  6. 星随斗枋移:星星随着斗木斗转,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法逆转的局势。
  7. 中军严宿卫:中军严阵以待,显示出战斗的准备状态。
  8. 传警尽熊罴:警报传来,士兵警觉如熊罴,展现出军队的威严与警惕。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漏声催鼓角,月影上旌旗”,形成了和谐的对称美。
  • 比喻:用“熊罴”比喻士兵的警觉,展现出他们的勇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紧张的军情描绘,反映出国家的安危与士兵的责任感,同时也融入了自然的美,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羽檄:象征信息的传递与紧迫感。
  • 行宫:代表皇权与国事。
  • 漏声与鼓角: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战斗的召唤。
  • 月影与旌旗:展现出战争中的壮丽与悲壮。
  • 风与星:自然景象的美好,与人世间的紧迫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羽檄”主要指什么? A. 军旗
    B. 传递文书的工具
    C. 战斗声音
    答案:B

  2. 诗中的“漏声”是指什么? A. 漏壳计时的声音
    B. 战斗的号角
    C. 风声
    答案:A

  3. 诗中士兵被比作什么? A. 豹子
    B. 熊罴
    C. 老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凉州词》王之涣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与《次怀来》:两首诗均涉及战斗与自然景象的描绘,但前者更多表现对历史的感慨,后者则注重当前的紧迫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