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

时间: 2025-01-01 14:17:27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读老子
白居易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白话文翻译: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话的人不如懂得的人沉默,这是我从老子那里听来的。若说老子是个明白事理的人,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写下五千字的文字呢?


注释:

  • 言者:说话的人。
  • 知者:懂得事情的人。
  • :沉默,不言语。
  • 老君:指老子,即道家创始人。
  • 五千文:指《道德经》,传说中老子所著的经典,长约五千言。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老君”是老子,他的思想对后来的道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德经》是其主要著作,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诗中提到的言者与知者的对比,反映了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通俗易懂,关心民生,作品内容丰富多样,涉及政治、生活、自然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晚年,他在此时对道家思想的理解愈加深刻,强调内心的沉静与智慧的重要性,反映了他对老子哲学的欣赏。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首句强调“言者不如知者默”,指出了言语的局限性与沉默的智慧。白居易借用老子的名言,引导读者思考真正的智慧在于内心的领悟而非外在的表述。接着,诗人提出疑问:“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这不仅是对老子本人的反思,也是对自身和读者的启示:既然真正的智慧在于无言,为什么还要留下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这反映了白居易对知识与表达的深刻思考,表现了他对道德哲学的尊重与追求。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哲理,语言平易近人,但却蕴含着深邃的思想,促使人们思考言语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道家思想的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言者不如知者默:说话的人不如懂得的人沉默,强调内心的智慧应该超越表面的表达。
  • 此语吾闻于老君:这句话是我从老子那里听来的,表明作者对老子言论的尊重。
  • 若道老君是知者:如果说老子是一个真正懂得的人。
  • 缘何自著五千文: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写下这些文字,质疑言语与智慧的关系。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言者”与“知者”的对比,强调内心智慧的重要性。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智慧与表达的思考,强调沉默的智慧常常比言语更为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表面的表达,往往肤浅。
  • :象征内心的智慧与深邃的理解。
  • 老君:道家智慧的象征,代表了更高层次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言者不如知者默”是什么意思? A. 说话的人更优秀
    B. 沉默的人更有智慧
    C. 不需要说话

  2. 白居易提到的“老君”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孟子
    B. 老子
    C. 释迦牟尼

  3. 诗中提到的“五千文”指的是什么? A. 一篇小说
    B. 《道德经》
    C. 一篇散文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 - 老子
  • 《静夜思》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白居易 vs. 李白:白居易的诗更注重生活和民生,语言通俗易懂;而李白的诗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语言豪放激昂。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但同样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道德经》 - 老子
  • 《白居易集》 - 白居易
  • 《唐诗三百首》 - 编辑整理

以上内容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读老子》这首诗的意境、背景及其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