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青口夜泊》
时间: 2025-01-06 04:37: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青口夜泊
作者: 陈逸云
波上夕阳收。
暝色清幽。
一江明月一帆舟。
滩险浪高惊过客,
砥柱中流。
击楫痛神州。
慷慨国仇。
千峰如寐涌清愁,
灭虏擒酋终有日,
壮志都酬。
白话文翻译:
在波涛上,夕阳渐渐隐去,
夜色清幽宁静。
水面上,一轮明月照亮着一只帆船。
险滩与高浪让过路的游客惊恐,
犹如砥柱矗立在水中。
我击打桨,心中痛苦着神州的命运。
满腔热血,心怀国仇。
千山如同沉睡,涌起清愁,
消灭敌人、捉拿首领的那一天,总会来到,
我壮志的愿望终将实现。
注释:
- 波上夕阳收:波浪上夕阳逐渐隐去,夜幕降临。
- 暝色清幽:夜色清幽而宁静。
- 一江明月一帆舟:水面上映着明月,漂浮着一只帆船。
- 滩险浪高:指水流湍急、浪高的险滩。
- 砥柱中流:比喻在激流中坚定不移,砥柱象征着稳固与坚强。
- 击楫痛神州:击打桨,表达对国家命运的痛心。
- 慷慨国仇:情绪激昂,表达对国家仇恨的痛苦。
- 千峰如寐涌清愁:千山如同沉睡,涌起内心的忧愁。
- 灭虏擒酋:指消灭敌人,捉拿首领的决心。
- 壮志都酬:壮志终会实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逸云是近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他的诗风豪放,感情真挚,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创作背景:
在近代,国家面临外侮与内忧,诗人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忧虑,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心。
诗歌鉴赏:
《浪淘沙 青口夜泊》是陈逸云在青口夜泊时创作的一首词,极富文学魅力。首句“波上夕阳收”描绘出夕阳西下,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感觉。而随后的“暝色清幽”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静谧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随着诗句的推进,情感的基调逐渐转向深沉与激昂。“滩险浪高惊过客,砥柱中流”中,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喻了国家在风雨飘摇中的艰难处境。这里的“砥柱”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深切关怀。
“击楫痛神州”一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痛心与愤怒,情感的激烈让人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感。而“千峰如寐涌清愁”则用意象展现了诗人心中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最后两句“灭虏擒酋终有日,壮志都酬”则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斗志,彰显出强烈的爱国热情与追求胜利的决心。
整首词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象与激昂的爱国情感结合,让人深刻感受到诗人对于国家的深切思念与未来的坚定信念。此词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也在思想上传达了勇敢与希望的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波上夕阳收:描绘了夕阳在波涛上消失的美景,暗示了日落时分的宁静。
- 暝色清幽:夜色渐深,清幽而静谧,设定了诗的基调。
- 一江明月一帆舟:水面上映着明亮的月光,一只帆船在水中漂流,展现了孤独与美丽。
- 滩险浪高惊过客:险滩和高浪让经过的旅客感到惊恐,暗示了旅途的不易。
- 砥柱中流:比喻在激流中坚定不移,象征着勇气与坚定的信念。
- 击楫痛神州:击打桨,表达对国家命运的痛惜与愤怒。
- 慷慨国仇:激昂的情感表达出对国家仇恨的深切感受。
- 千峰如寐涌清愁:千山似乎在沉睡,涌起内心的忧愁,象征着国家的困境。
- 灭虏擒酋终有日:对未来的坚定信念,相信终会消灭敌人。
- 壮志都酬: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坚信壮志将会实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国家的命运比作“砥柱”,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 拟人:千峰如寐,赋予山脉以感情,表现出深沉的忧虑。
- 对仗:整首词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爱国情怀与对国家未来的关注,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斗志与坚定的理想信念,鼓舞人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 明月:代表着希望与宁静。
- 帆舟: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追求。
- 浪涛:象征着生活的波折与挑战。
- 千峰:代表国家的山河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击楫痛神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轻松愉快
B. 痛心与愤怒
C. 忧伤与失落
D. 欢欣鼓舞 -
“千峰如寐涌清愁”中的“千峰”象征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国家命运
C. 人生旅途
D. 个人情感 -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如何? A. 消极
B. 不屑
C. 坚定
D. 疲惫
答案: 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表现了豪情与壮志的诗作。
- 《登高》(杜甫):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关切。
诗词对比:
对比《浪淘沙 青口夜泊》和《登高》,两者都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但《浪淘沙》更多体现出一种激昂的情感,而《登高》则更侧重于沉重的忧愁与历史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近现代诗人作品精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