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1-06 04:12:10

师指炼金丹。

牢锁金关。

工夫进火莫交闲。

向己澄心观内景,闪电眉间。

妙用在泥丸。

神思难看。

愚迷不悟隔千山。

悟即如同观返掌,出世何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师指炼金丹。牢锁金关。工夫进火莫交闲。向己澄心观内景,闪电眉间。妙用在泥丸。神思难看。愚迷不悟隔千山。悟即如同观返掌,出世何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通过炼金术的师父指点,强调修炼的过程和心境。要牢牢把握金丹的秘诀,修行时不要懈怠,要深入自我,观察内心的景象,像闪电般迅速。真正的妙用在于内心的觉悟,而神思却难以看清。愚昧和迷惑让我们与真理相隔千山万水。一旦领悟,就如同看到手掌的反射,出世的境界便不再困难。

注释:

  • 师指:指代传授道理的老师。
  • 炼金丹:指道教修炼中的金丹,象征着长生和智慧。
  • 牢锁金关:指把握住修炼的关键。
  • 工夫:指修炼的功夫和努力。
  • 澄心:指清晰地观照内心。
  • 泥丸:指头顶的“泥丸宫”,道教认为是修炼的要点。
  • 神思:意指神志和思维。
  • 愚迷不悟:形容人们因无知而无法领悟真理。
  • 观返掌:比喻用心去理解事物的本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浪淘沙》的作者为宋代的某位诗人,虽然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体现了当时道教文化的影响,反映出对修行、内观的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试图通过炼金术和内观的比喻,传达修行的艰辛和领悟的喜悦。

诗歌鉴赏:

《浪淘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炼金术的象征,表达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和智慧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内心的挣扎。诗中使用了大量的道教术语和意象,体现了道教所强调的内观和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诗的开头以“师指炼金丹”入手,设定了主题,强调了修行的指导和方向。接下来的“牢锁金关”则是对修行者的要求,提醒人们在修行过程中要坚定不移,不可松懈。随后,诗人提到“向己澄心观内景”,进一步引导读者关注内心的感受与反思。

诗的意境逐渐深入,描绘了内心的景象和领悟的过程。诗中提到的“愚迷不悟隔千山”,深刻反映出人们在追求智慧时所遭遇的无知与迷惑。最后,诗人用“悟即如同观返掌,出世何难”来总结,强调领悟的瞬间将是出世的关键,展现了对智慧和解脱的渴望。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深邃,既有哲理的深度,又展现了道教文化的特质,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师指炼金丹:强调修行的指导者及其重要性。
  2. 牢锁金关:指在修行中要把握关键,不可放松。
  3. 工夫进火莫交闲:修行需要专注和努力,不能懈怠。
  4. 向己澄心观内景:要清心寡欲,观察内心的真实状态。
  5. 闪电眉间:领悟要迅速,犹如闪电般的清晰。
  6. 妙用在泥丸:真正的智慧在于对内心的把握。
  7. 神思难看:内心的思绪和状态常常模糊不清。
  8. 愚迷不悟隔千山:无知让人和真理之间有着巨大的距离。
  9. 悟即如同观返掌:领悟真理的瞬间就如同看见手掌的反射。
  10. 出世何难:一旦领悟,超脱世俗便不再困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观返掌”比喻为领悟真理,生动形象。
  • 对仗:如“愚迷不悟”和“悟即如同”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强调修行的过程和内心的觉悟,通过自我反省和内观,达到智慧的境界,表达了对道教哲学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丹:象征智慧与灵性,内心的修炼。
  • 金关:指代修行中的重要关口,需谨慎把握。
  • 泥丸:道教中指代内心的觉悟和智慧的源泉。
  • 闪电:象征领悟的速度与瞬间的清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师指炼金丹”中的“师”指的是: A. 学生
    B. 老师
    C. 同伴
    D. 亲人

  2. “牢锁金关”中“金关”主要指: A. 财富
    B. 关键的要素
    C. 心灵的锁
    D. 朋友

  3. “愚迷不悟隔千山”中“愚迷”意为: A. 智慧
    B. 无知
    C. 迷惘
    D. 清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同样探讨道教哲学的作品。
  • 《静夜思》:通过对内心的思考表达情感。

诗词对比:

  • 《浪淘沙》 vs. 《庐山谣》:两首诗都关注内心的修行,但《浪淘沙》更强调个人的内观与领悟,而《庐山谣》则表现了对自然和身心的感悟。

参考资料:

  • 《道教文化与诗词》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