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其四 西山晚翠》

时间: 2025-01-06 12:06:27

斜日照疏帘,雨歇青山暮。

白鸟鸣边一半开,香霭和烟度。

楼上见平湖,影隔青林雾。

吹断鸾箫兴未阑,月照芙蓉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 其四 西山晚翠
斜日照疏帘,雨歇青山暮。
白鸟鸣边一半开,香霭和烟度。
楼上见平湖,影隔青林雾。
吹断鸾箫兴未阑,月照芙蓉露。

白话文翻译:

夕阳斜照着稀疏的窗帘,雨停之后青山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宁静。
白鸟在一旁鸣叫,半开的花朵散发着香气,烟雾与香气交融在一起。
从楼上可以看到平静的湖面,湖水的影子被青林的雾气隔开。
吹奏的乐曲打断了鸾箫的余韵,月光洒在芙蓉花上,露珠晶莹剔透。

注释:

  • 斜日:夕阳的光线已经斜下,暗示傍晚时分。
  • 疏帘:稀疏的窗帘,象征着窗外的景致。
  • 香霭:香气和雾气,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吹断鸾箫:形容音乐的兴致未尽,却被外界的声音打断。
  • 芙蓉:指荷花,常象征纯洁和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洪,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西山的傍晚,反映出诗人在雨后宁静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的内心平静与美好。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西山的美丽傍晚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开篇即用“斜日照疏帘”引入,给人以温暖和柔和的感觉,仿佛一切都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动人。接着,诗人描绘了雨后山色的清新,白鸟的鸣唱与花香的弥漫使得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诗中的“楼上见平湖”一笔勾勒出诗人所处的环境,湖面的平静与青林的雾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傍晚的宁静氛围。

在音乐的描写中,“吹断鸾箫兴未阑”则展现出一种未尽的情感,音乐的余音与自然的美景交相辉映,形成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最后一句“月照芙蓉露”不仅是对美好景色的描写,更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斜日照疏帘:描绘了傍晚的温暖阳光透过窗帘,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2. 雨歇青山暮:雨停后,青山在夕暮中显得格外宁静,强调自然的清新与平和。
  3. 白鸟鸣边一半开:白鸟的鸣叫与花朵的开放,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
  4. 香霭和烟度:香气与烟雾交融,形成朦胧的氛围,寓意着自然的神秘与迷人。
  5. 楼上见平湖:从楼上俯瞰,清澈的湖面映衬出青林的影子,描绘出安静的环境。
  6. 影隔青林雾:影子被雾气隔开,表现出一种层次感与空间的深邃。
  7. 吹断鸾箫兴未阑:音乐的余韵被打断,表现出一种情感的未尽,暗示诗人的感慨。
  8. 月照芙蓉露:月光照耀下的荷花与露珠,象征着美好与纯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如“香霭和烟度”与“月照芙蓉露”,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描绘西山晚翠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美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斜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青山:代表自然的永恒与宁静。
  • 白鸟: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活力。
  • 香霭:寓意美好而又神秘的自然气息。
  • 月亮与露珠:象征纯洁与宁静,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斜日照疏帘”描绘了什么时间的景象?
    A. 清晨
    B. 傍晚
    C. 正午

  2. 诗中提到的“香霭和烟度”主要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A. 寒冷
    B. 朦胧
    C. 喧闹

  3. “吹断鸾箫兴未阑”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伤感
    C. 怀念

答案: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心灵的宁静。
  • 《山居秋暝》王维:描绘了山中秋天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西江月·夜行黄河》辛弃疾: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更多地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 《早发白帝城》李白:在时间与自然的描写上有共通之处,但情感基调更为激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代诗词选》
  2. 《王洪诗集》
  3. 《古诗词鉴赏》
  4.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5.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