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笑语欢今夕,烟霞怆昔游。
清羸还对月,迟暮更逢秋。
胜理方自得,浮名不在求。
终当制初服,相与卧林丘。
白话文翻译:
今夜我们欢声笑语,仿佛重温往昔的游乐。
在这清冷的夜空下,我再次对月而坐,感慨岁月如秋。
顺应时势我自得其乐,不再追求那些浮华的名声。
最终我们将放下世俗的纷扰,相伴在林丘之间静卧。
注释:
- 笑语:欢声笑语,形容气氛愉悦。
- 烟霞:指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色,暗示过去的美好时光。
- 清羸:清冷、瘦弱,形容诗人心境的孤独与清澈。
- 迟暮:指晚年的阶段,感叹岁月的流逝。
- 胜理:得道理,指对真理的领悟。
- 初服:指初出茅庐的状态,象征初心。
典故解析:
“烟霞”常用于描绘山水美景,诗中提及则蕴含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对月”则是中国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象征思乡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权德舆(约727年-约788年),唐代诗人,字子真,号青丘,曾任职翰林学士,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与故人夜坐之际,表达对友谊的珍惜及对往昔的回忆。社会环境上,诗人生活在唐代盛世,文化繁荣,诗歌创作活跃。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与故人夜坐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往昔的思念。开头用“笑语欢今夕”来渲染气氛,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温暖与愉悦,接着用“烟霞怆昔游”引出对过去的回忆,形成鲜明对比。诗中“清羸还对月”和“迟暮更逢秋”则承载着诗人的孤独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接下来的“胜理方自得,浮名不在求”则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强调内心的满足与自在。最后两句“终当制初服,相与卧林丘”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对友谊的向往,期望与故人共度宁静的晚年生活。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唐代诗人的风范与思想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笑语欢今夕:今夜的欢声笑语,表现出愉快的聚会气氛。
- 烟霞怆昔游: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感慨,表露出对过去的怀念。
- 清羸还对月:在清冷的夜里,诗人与月亮相对,感受孤独。
- 迟暮更逢秋:晚年时节的感慨,时光如秋风般冷冽。
- 胜理方自得:对道理的领悟带来的满足,不再追求名声。
- 浮名不在求:强调对浮华名利的淡泊态度。
- 终当制初服:期待将来能回归初心,保持纯真。
- 相与卧林丘:希望与故人共享宁静的晚年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笑语欢今夕,烟霞怆昔游”,构成对称美。
- 比喻:如“烟霞”象征美好记忆。
- 象征:月亮象征孤独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深厚情谊的珍视,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名利的淡泊,最终寄托了对未来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考,常用来引发思乡情绪。
- 烟霞:美好回忆的象征,代表逝去的时光。
- 林丘:象征宁静的归属,诗人向往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笑语欢今夕”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愉快
- C. 孤独
-
“清羸还对月”中的“清羸”指的是什么?
- A. 清冷
- B. 瘦弱
- C. 明亮
-
诗人在诗中对名声的态度是?
- A. 追求
- B. 不在乎
- C. 迷茫
答案:
- B
- A、B(可以有双重理解)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比较权德舆《与故人夜坐道旧》与王维《送别》,两首诗都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但王维更注重离别的伤感,而权德舆则更渗透着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权德舆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