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兴 其四十七》

时间: 2025-01-06 06:11:03

浮云西北起,飞雨东南去。

微微若轻烟,霭霭如薄雾。

卧疾少出门,不知春巳暮。

芳年复几何,冉冉征鸟度。

花落有再开,水流无回注。

坐念入杳冥,明月在高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浮云西北起,飞雨东南去。微微若轻烟,霭霭如薄雾。卧疾少出门,不知春巳暮。芳年复几何,冉冉征鸟度。花落有再开,水流无回注。坐念入杳冥,明月在高树。

白话文翻译:

浮云从西北方向升起,飞雨则从东南方向飘去。那云彩轻轻地像烟雾,弥漫着如薄雾般的朦胧。我因卧病很少出门,竟不知春天已悄然过去。美好的年华又能有几何呢?渐渐地,归来的鸟儿飞过。花虽然落下,但总有再开的一天,水流却无法回头。我坐在这里,思绪沉入无边的幽暗,明月却照耀在高高的树梢上。

注释:

  • 浮云: 轻薄的云,象征着变化无常。
  • 飞雨: 从天而降的雨,表现自然的变化。
  • 卧疾: 生病卧床,表示诗人的无奈。
  • 芳年: 美好的年华,象征青春和生命的美好。
  • 冉冉: 缓缓地,形容时间的流逝。
  • 水流无回注: 比喻时间不可逆转,流逝而不可挽回。
  • 杳冥: 深远而幽暗的境地,象征思绪的迷茫。
  • 明月在高树: 明亮的月光照耀在高高的树上,象征着希望和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字叔茂,号季高,元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作品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邃,风格多为清新淡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晚期,可能是在经历生活的种种变故后所作,表达了他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旅兴 其四十七》是一首充满哲理与人生感悟的诗作。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思考。开头两句“浮云西北起,飞雨东南去”,以自然的变化引入,巧妙地表现出无常的主题,浮云与飞雨象征着生活中的变幻无常。接下来的“卧疾少出门”,则是对自身处境的直接描写,体现了诗人因病卧床而与外界隔绝的孤独感。

诗人在此感叹春天的流逝,利用“芳年复几何”表达了对时光的无奈与感慨。诗的后半部分,提到“花落有再开,水流无回注”,前者暗示着希望与美好,后者则是对生命不可逆转的深刻感悟,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循环与短暂,也让人思考如何珍惜当下。

最后的“明月在高树”则为全诗画上了一个宁静的句号,象征着希望与安宁。尽管生命中有很多无奈与惆怅,但仍要仰望那高挂的明月,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浮云西北起,飞雨东南去: 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入对生活变化的感悟。
  2. 微微若轻烟,霭霭如薄雾: 比喻云烟的轻盈与朦胧,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3. 卧疾少出门,不知春巳暮: 诗人因病卧床,错过了春天的流逝,表达出无奈与愁苦。
  4. 芳年复几何,冉冉征鸟度: 思考青春的短暂与归鸟的飞过,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5. 花落有再开,水流无回注: 暗示生命的循环与短暂,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6. 坐念入杳冥,明月在高树: 最后以明月象征希望与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云烟与人生无常相比较,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 明月、高树等意象,象征着希望与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与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浮云: 变化无常,象征人生的无常与变幻。
  2. 飞雨: 生命中的突发事件,寓意生活的不确定性。
  3. 明月: 希望与宁静,象征着内心的安宁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卧疾少出门”指的是诗人( ) A. 向外游玩
    B. 生病卧床
    C. 与人交往
    答案:B

  2. “花落有再开”意在表达( ) A. 生命的循环
    B. 生命的结束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A

  3. 明月在诗中象征着( ) A. 失落
    B. 希望与安宁
    C. 无常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刘基的《旅兴 其四十七》更注重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由与饮酒的洒脱态度。两者都从自然景象出发,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