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怨情》

时间: 2025-01-06 06:16:56

河梁携手怆离分,悲嘶声入云。

长门疏雨滴黄昏,昭阳歌吹闻。

怀故国,叫愁魂,泪花红欲焚。

苍梧苦雾压湘筠,猿啼不见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阮郎归 怨情》
作者:刘基〔元代〕

河梁携手怆离分,悲嘶声入云。
长门疏雨滴黄昏,昭阳歌吹闻。
怀故国,叫愁魂,泪花红欲焚。
苍梧苦雾压湘筠,猿啼不见君。


白话文翻译

在河边携手却因离别而感伤,悲哀的哀嚎声传入云中。
长门外细雨纷纷,滴落在黄昏时分,昭阳宫中的歌声依然响起。
思念故国,呼唤忧愁的灵魂,泪水如花般红色,仿佛要燃烧起来。
苍梧山上苦雾笼罩着湘筠,猿猴哀啼,却看不见你。


注释

  • 河梁:指河边的桥梁,常用来象征分别的地方。
  • :悲伤、感伤之意。
  • 悲嘶声:悲伤的叫声,形容心中的痛苦。
  • 长门:长门宫,古代宫殿,象征离别和思念。
  • 疏雨:细雨,形容雨丝稀疏,增添了凄凉感。
  • 昭阳:昭阳宫,古代帝王的宫殿。
  • 愁魂:愁苦的灵魂,指因思念而忧愁的情感。
  • 苍梧:指苍梧山,古代常用来象征孤独、忧伤。
  • 湘筠:指湘江的竹子,寓意哀愁的情感。
  • 猿啼:猿猴的叫声,象征孤独和悲伤。

典故解析

“长门”、“昭阳”都是古代宫殿的名称,常被用作思念情人的意象。诗中提到的“苍梧”与“湘筠”象征着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离别的痛苦。猿啼常被视为哀鸣,暗示孤独和对失去之人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字伯温,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离别、思乡等情感,风格深沉而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离别之际,表达了对故国和亲人的深切思念,流露出浓厚的怨情与愁苦。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诗歌鉴赏

刘基的《阮郎归 怨情》以其细腻而深沉的情感抓住了读者的心。开篇的“河梁携手怆离分”,便将离别的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可以感受到离别时那股撕心裂肺的悲伤。诗中用细雨、黄昏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长门外的雨滴和歌声交织在一起,既有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有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怀故国,叫愁魂”一句,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眼泪如花般欲焚,形象地表现出心中的愁苦。最后一句“猿啼不见君”更是将孤独和离别的悲痛推向高潮。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优美,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河梁携手怆离分: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携手而行却因离别而感伤。
  2. 悲嘶声入云:悲伤的叫声传入云中,象征着心中的悲痛无法排解。
  3. 长门疏雨滴黄昏:细雨滴落在黄昏,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4. 昭阳歌吹闻:昭阳宫的歌声依然响起,提醒着对过往的怀念。
  5. 怀故国,叫愁魂:对故国的思念引发了愁苦的灵魂。
  6. 泪花红欲焚:泪水如花般鲜红,象征着痛苦的情感。
  7. 苍梧苦雾压湘筠:苍梧的雾霭笼罩着湘江的竹子,象征着压抑与孤独。
  8. 猿啼不见君:猿猴的哀鸣,表达了对离人的思念与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泪水比喻为花,形象地表现出痛苦的情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悲嘶声入云”和“昭阳歌吹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哀愁与对故国的怀念,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梁:象征分别和离愁。
  • 细雨:代表凄凉和孤独。
  • 黄昏:隐喻离别的时刻。
  • 昭阳歌:象征美好回忆。
  • 泪花:表现悲伤的情感。
  • 苍梧:暗示孤独与痛苦。

这些意象通过诗人的细腻描绘,传达出深沉的情感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河梁”指的是: A. 桥
    B. 河流
    C. 山脉

  2. “长门”象征: A. 美好
    B. 离别
    C. 快乐

  3. 诗中的“泪花红欲焚”表达了: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基的《阮郎归 怨情》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了对离别的感伤,但刘基更多地渲染了离愁的沉重,而李清照则用轻快的词句表达内心的忧伤,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基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