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追和音上人》
时间: 2025-01-06 05:22: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绝顶浮云锁石关,曲途危磴阻跻攀。
他年甲楯孤臣泣,此日斋钟老衲闲。
夜永星河低半树,天清猿鹤响空山。
干戈未定归无处,拟结茅庐积翠间。
白话文翻译:
在高高的山顶,浮云将石关遮住,曲折的小路和险峻的石阶阻挡着我的攀登。将来有一天,我的孤臣会在甲胄上悲泣,而今天我在斋堂里听着钟声,感到悠闲自在。夜幕降临,星河低垂在半边树上,天空清澈,猿声和鹤鸣在空山回荡。战乱未定,我无处可归,打算在翠绿的山间结个茅庐。
注释:
- 绝顶:指山顶,意为高处。
- 浮云:云彩,形容高空中的云。
- 石关:石头做的关口,象征险关。
- 曲途:弯曲的小路。
- 危磴:危险的石阶。
- 甲楯:古代的盔甲和盾牌,隐喻战士。
- 孤臣:孤独的臣子,指在朝廷中孤立无援的人。
- 斋钟:斋堂中的钟声,表示清静的修行生活。
- 猿鹤:猿猴和仙鹤,象征自然的宁静。
- 干戈未定:战争尚未结束,社会动乱。
- 茅庐:用茅草搭建的简易住所,象征隐居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景星,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参与了朱元璋的起义,后来成为明初的重要官员。他的诗歌风格严谨,常表现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乱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引人入胜。开篇“绝顶浮云锁石关”描绘了高山之巅被浮云环绕的景象,既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人生目标的艰难与遥不可及。接着,诗人通过“曲途危磴”描述了通往理想境界的艰辛,显露出一种无奈与挣扎。
“他年甲楯孤臣泣,此日斋钟老衲闲”中,前后对比极为鲜明,将未来的悲哀与现在的宁静相对照,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在战乱中渴望归隐,选择在庙宇中修行,体现了对世俗纷争的超脱。
后半部分“夜永星河低半树,天清猿鹤响空山”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星空低垂、山间回响着猿声和鹤鸣,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依恋。而最后两句则再一次揭示了他对现实的无奈,虽然战乱未平,但他依然希望在山水之间寻找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语意深刻,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理想和现实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绝顶浮云锁石关:高处的云彩遮住了山的关口,象征着人生目标的不可触及。
- 曲途危磴阻跻攀:道路曲折且险峻,暗示了实现理想的困难。
- 他年甲楯孤臣泣:未来可能会有孤立无援的悲惨情境。
- 此日斋钟老衲闲:当下却在寺庙中享受宁静,体现出对世俗的超脱。
- 夜永星河低半树:夜晚漫长,星河仿佛低垂,与树枝交错,形成美丽的画面。
- 天清猿鹤响空山:天空清明,猿猴与鹤的声音在空山中回荡,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干戈未定归无处:战争尚未结束,归宿无望,表达了对社会动乱的无奈。
- 拟结茅庐积翠间:想在翠绿的山间建个茅庐,寄托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绝顶浮云”形象地描绘了高山云雾的美。
- 对仗:如“夜永星河”和“天清猿鹤”,形成鲜明的对比。
- 排比:如“干戈未定归无处”,“拟结茅庐积翠间”,强化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之间的矛盾,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着渺小与无法把握的理想。
- 石关:代表人生的障碍与困难。
- 猿鹤:象征自然的和谐与自在,反映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刘基
- D. 白居易
-
诗中“绝顶浮云锁石关”意指什么?
- A. 高山被云遮住的景象
- B. 人生理想难以实现
- C. 战乱中的孤独
- D. 清净的修行生活
-
诗中的“干戈未定归无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现实的无奈
- C. 对自然的向往
-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与《次韵追和音上人》有相似的主题,均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杜甫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社会动乱的忧虑;而刘基则在宁静中反思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刘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