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感怀二十四首
原文展示:
我有绿绮琴,其材出空桑。
金徽映玉轸,音韵锵琳琅。
上弦感薰风,下弦来凤皇。
世耳不欲闻,子期今则亡。
愿持献重华,路阻川无梁。
白话文翻译:
我有一把绿色的瑶琴,它的材料出自空中的桑树。
金色的琴徽映照着玉质的琴轸,音韵清脆如钟磬。
上弦的声音仿佛感受到春风的温暖,下弦则传来凤凰的鸣叫。
然而世人却不愿倾听这样的音乐,知音子期如今已去世。
我希望能够把琴献给重华,可惜路途遥远,河流没有桥梁。
注释:
- 绿绮琴:古琴的一种,颜色为绿色,象征高雅。
- 空桑:桑树,古代常用来做琴材,这里指的是出自高远之地的珍贵材料。
- 金徽:琴头上的装饰,象征富贵。
- 玉轸:琴的轴,材质为玉,象征高贵。
- 薰风:温暖的春风,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 凤皇:凤凰,象征吉祥与美好,常与音乐相联系。
- 子期:古代著名的琴师,是《列子》中的人物,以知音著称。
- 重华:指重华帝,古代的一个神话人物。
- 川无梁:比喻路途艰难,没有桥梁难以通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字伯温,号景先,明代初年杰出的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高尚的品德而闻名,创作了大量诗词,表达了对国家、历史的深刻思考。刘基的作品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与历史感,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
《感怀二十四首》是刘基在困境和失落中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知音的怀念、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琴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对知音的深切怀念。开篇以“我有绿绮琴”引入,展现了琴的珍贵与优雅,强调了音乐的高贵性和艺术价值。接下来的“金徽映玉轸”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进一步增添了琴的美感,音韵清脆的形象使人产生共鸣。
“上弦感薰风,下弦来凤皇”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表现了音乐带来的春风般的愉悦和凤凰般的祥和,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理想与追求。然而,随即转向的“世耳不欲闻,子期今则亡”,则透露出一种失落感,子期的去世使得知音难觅,音乐的美好在世人中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欣赏。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重华的向往和献琴之路的艰难,隐喻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对音乐的热爱,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刘基深厚的文学修养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有绿绮琴,其材出空桑:表达诗人拥有一把珍贵的琴,材料取自理想化的高远之地,象征其追求。
- 金徽映玉轸,音韵锵琳琅:通过华丽的外观和悦耳的音色,描绘琴的美好。
- 上弦感薰风,下弦来凤皇:表现琴声如春风般温暖,凤凰般美好,传递出和谐的意象。
- 世耳不欲闻,子期今则亡:转折,表达世人对美好事物的冷漠,知音子期的逝去使得美好的音乐失去了倾听者。
- 愿持献重华,路阻川无梁:最后表达了对理想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献琴的愿望因道路艰难而无法实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琴声比作春风和凤鸣,增强了音乐的情感表达。
- 对仗:上下弦的对比,形成了和谐的音韵效果。
- 象征:琴与知音象征着理想与追求,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对知音的怀念,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感伤,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情感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绮琴:象征高雅、纯洁的艺术追求。
- 金徽、玉轸:代表了奢华与价值,表现出对美的追求。
- 薰风:象征温暖与和谐。
- 凤皇:象征美好的理想与吉祥。
- 重华:代表理想化的境界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绿绮琴的材质来源于哪里? A. 山林
B. 空桑
C. 海洋
D. 古树 -
子期是谁? A. 著名的琴师
B. 一位帝王
C. 一个诗人
D. 一位战士 -
诗中提到的“路阻川无梁”意指什么? A. 道路宽广
B. 路途艰难
C. 交通便利
D. 河流清澈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古琴曲》:其他诗人对古琴的描写,展现音乐与情感的结合。
-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本诗的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与情感的追求,但前者更多表现孤独与思乡,而本诗则关注音乐与知音的缺失。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刘基研究》
- 《古琴与中国古代文化》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