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辟空明上,千秋委羽时。
鸣鸿飞欲隐,控鹤去难期。
旧业儒林传,名家祖德诗。
谁知岩石卧,姓字动京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山洞开阔而明亮,千秋岁月如羽毛般轻盈飞逝。鸣叫的鸿雁欲要隐去,驾驭的仙鹤难以预测何时能去。祖辈的儒学事业在世间流传,名门望族的诗篇中承载着祖辈的德行。谁能想到,岩石之下安卧着的名字,却能在京城中引起波动。
注释:
- 洞辟空明:山洞的开口广阔、明亮。
- 千秋委羽时:形容时间的飞逝,像羽毛一样轻盈。
- 鸣鸿:指鸿雁的鸣叫。
- 控鹤:驾驭仙鹤,象征追求高远的理想。
- 旧业:指祖辈留下的事业。
- 儒林:指儒家学派的学者。
- 名家祖德诗:名门望族的诗歌中承载着祖辈的德行。
- 姓字动京师:姓氏的声名在京城中传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大任,明代诗人,生于浙江,属于文学大家之一。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著称,常常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题材,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欧大任在游览天台山时的创作,表现了他对山水自然的赞美以及对儒家文化的传承之思。在明代,文人对山水的追求和对家族文化的重视形成了独特的文学氛围。
诗歌鉴赏:
《大有山房为天台黄生赋》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洞穴的空明和时光的流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的“洞辟空明上”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超脱世俗的空间。在这里,诗人感慨时间的流逝,仿佛千秋岁月如同轻盈的羽毛,给人一种无奈的美感。
接着,诗人引入了鸣鸿和控鹤的意象,前者象征着自由和追求,后者则暗示了理想的遥不可及。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既有对理想的渴望,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两句则引导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诗人在提到儒家传承时,表达了对祖德的尊重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和情感的表达上都极具感染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洞辟空明上:描绘了山洞的开阔与明亮,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
- 千秋委羽时:时间的流逝像羽毛一样轻盈,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
- 鸣鸿飞欲隐:鸿雁的鸣叫似乎要隐退,暗示追求自由的渴望。
- 控鹤去难期:驾驭仙鹤的理想难以实现,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旧业儒林传:传承的儒家事业,展现了文化的延续。
- 名家祖德诗:名门望族的文化积淀,强调了家族的荣耀。
- 谁知岩石卧:指出隐藏在岩石之下的深意,暗示文化的深厚。
- 姓字动京师:姓氏在京城引起的波动,反映了文化与名声的力量。
修辞手法:
- 比喻:时间被比喻为羽毛,强调了其轻盈与无形。
- 拟人:鸿雁和仙鹤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自然的感悟与对文化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理解,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象征宁静与深邃。
- 鸿雁:自由与追求的象征。
- 鹤:理想与高远的象征。
- 岩石:坚固与隐秘的象征,代表文化的底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千秋委羽时”中“羽”指的是?
- A. 羽毛
- B. 鸟类
- C. 时间
- D. 轻盈
-
诗中提到的“鸣鸿”最能体现什么主题?
- A. 自由
- B. 家族
- C. 文化
- D. 自然
-
“控鹤去难期”反映了什么情感?
- A. 对理想的渴望
- B. 对现实的无奈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家族的思念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白居易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欧大任的诗更加强调文化与理想的内涵,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风格上虽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欧大任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