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其六》

时间: 2025-01-08 02:13:17

文鸳不解愁,秋信惊团扇。

障扇脱红衣,蚤被文鸳见。

露重月偏明,来照啼妆面。

望极楚云深,只赤凌波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生查子 其六
文鸳不解愁,秋信惊团扇。
障扇脱红衣,蚤被文鸳见。
露重月偏明,来照啼妆面。
望极楚云深,只赤凌波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秋天感受到的孤独与愁绪。文鸳对愁苦毫不知觉,秋天的信使让她惊慌失措,团扇也随之掉落。红色的扇子被扔掉,蚊子早早地就被文鸳察觉到了。露水沉重,月光微偏,照在她哭泣的妆面上。她望向远方,楚地的云层深厚,只能感受到那份赤裸的怨恨。

注释:

  • 文鸳:指一种美丽的鸟,寓意女子的美丽与无知。
  • 秋信:指秋季的来临,常与孤独、愁苦相联系。
  • 团扇:一种圆形的扇子,常用于女性的装扮。
  • 脱红衣:指扇子脱落了红色的外衣,象征失去美丽。
  • 啼妆面:指因哭泣而花妆的面容。
  • 楚云:指楚地的云,带有忧伤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尊岳,近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对情感的细腻描写。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季,正是思秋的时节,诗人通过女子的感受,表达了对孤独与愁苦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生查子 其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秋天面临孤独和愁苦的情景。开篇通过“文鸳不解愁”引出主题,表现了女子的无知与天真,而紧接着的“秋信惊团扇”则昭示着外界环境的变迁带给她的惊慌与不安。这里的团扇不仅是实物,更象征着她内心的宁静被打破。

“露重月偏明”描绘了秋夜的景象,露水沉重,月光柔和,却照在女子泪染的妆面上,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美。最后一句“只赤凌波怨”则将整首诗推向情感的高潮,女子对于未来的无望和对过往的怀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沉的怨恨与无助。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秋天的自然景象与女子的情感相结合,展现了一幅美丽而伤感的画面,表现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文鸳不解愁:表示女子天真无邪,不懂得生活的愁苦。
  2. 秋信惊团扇:秋天的到来使她感到惊慌,象征着生活的变化。
  3. 障扇脱红衣:扇子掉落,象征着失去美丽与纯真。
  4. 蚤被文鸳见:描绘了她的敏感与细腻。
  5. 露重月偏明:沉重的露水与微弱的月光形成对比,暗示她的心境。
  6. 来照啼妆面:月光照在她泪水妆面上,凸显悲伤。
  7. 望极楚云深:仰望远方,感到无边的孤独。
  8. 只赤凌波怨: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生活的怨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团扇”象征女子的内心世界。
  • 拟人: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
  • 对仗:如“露重月偏明”与“望极楚云深”。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女子的视角,表达了对秋天、孤独、爱情与失落的深刻感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文鸳:象征女子的美丽与无知。
  2. 秋信:暗示着孤独与时光流逝。
  3. 团扇:象征着美好与失落。
  4. 露水:象征着清冷与孤独。
  5. 月光:象征着希望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文鸳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丽与天真
    • B. 智慧与成熟
    • C. 忧伤与孤独
  2. “秋信惊团扇”中的“秋信”指的是什么?

    • A. 秋季的到来
    • B. 秋天的信使
    • C. 秋天的忧伤
  3.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与幸福
    • B. 孤独与愁苦
    • C. 忍耐与坚强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郎》

诗词对比

  • 比较作品: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样描绘了女性的孤独感,但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 解读:两者都反映了女性在秋天的情感,但赵尊岳的诗更为简洁,直接。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