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拙斋》
时间: 2025-01-01 15:01: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朴本无物,淳风轶唐虞。
居巢与处穴,此外将焉图。
世道日沦降,人心良亦殊。
非徒徇雕采,巧伪相萦纡。
夫子抱真性,乃在玄牝初。
持心远矫亢,应物随空虚。
直道行若拙,正言谋恒疏。
仪秦笑周孔,此道彼为迂。
怡然养吾真,天命其何如。
白话文翻译:
原本的朴素没有任何东西,淳厚的风气超越了唐虞时代。
居住在巢穴与洞穴中,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图谋的呢?
如今的世道日益衰落,人心良善也有所不同。
不是单纯追求华丽的装饰,巧妙的伪饰相互缠绕。
圣贤抱有真性情,这正是在玄牝之初。
持心应远离矫饰与傲慢,顺应事物则应保持空灵。
行直道就像显得笨拙,正言却总是谋划疏远。
秦国的礼仪笑话周孔,这种道理彼此看来都是迂腐。
我怡然自得地养护自己的真实,天命又会如何呢?
注释:
- 大朴:指原始的朴素。
- 唐虞:古代贤明的帝王,象征理想的治世。
- 良亦殊:人们的善良本性也有所不同。
- 雕采:指华丽的外表和装饰。
- 夫子:指圣人或伟大的老师。
- 玄牝:指道教中的“道”,象征着一种深奥的本源。
- 矫亢:指矫饰和骄傲。
- 应物随空虚:应对事物时应随顺自然,保持空灵的心态。
- 仪秦笑周孔:指秦国的礼仪看不起周朝的孔子,表现出对不同思想的嘲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实(约公元1500年-公元1583年),字景明,号养拙,明代诗人、书法家,崇尚自然与质朴。他的诗风质朴而深邃,常反映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个人的哲理观。
创作背景
《养拙斋》创作于明代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思想变革的阶段。吴实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世道的失望和对真性情的追求,以期寻找到内心的宁静与真实。
诗歌鉴赏:
《养拙斋》是一首反映吴实对时代的批判与个人哲学的诗作。全诗通篇以“朴素”与“真实”为核心思想,诗人以“大朴本无物”开篇,直接指出当下社会的浮华与伪饰,强调自然与真诚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对“世道”的观察,诗人感慨人心的善良逐渐被华丽的外表所掩盖,表明他对当今世道的忧虑。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提及“夫子抱真性”,意在指出真正的智者应当保持内心的真实,而非追随世俗的虚华。吴实进一步提出,顺应自然、保持空灵的心态才是正确的处世之道。他用“直道行若拙”来形容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表明在世俗中追求真实可能显得笨拙,但这正是内心的坚守与真实。
最后,诗的结尾“怡然养吾真,天命其何如”不仅表达出诗人对自我真实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对命运的思考。整首诗在简朴的言辞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吴实对社会、人生与内心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朴本无物:强调真正的朴素是无物的,指内心的宁静。
- 淳风轶唐虞:指理想的风气超越古代唐虞时代。
- 居巢与处穴:居住在简单的环境中,抒发对物质的淡泊。
- 此外将焉图:除了这些朴素的生活,还有什么值得追求的呢?
- 世道日沦降:社会逐渐衰落的现实。
- 人心良亦殊:人们的本性与思想差异加大。
- 非徒徇雕采:不仅仅是追求外表的华丽。
- 巧伪相萦纡:巧妙的伪装和虚饰相互缠绕。
- 夫子抱真性:圣人保持真实的本性。
- 乃在玄牝初:指真性情源自道教中的“道”。
- 持心远矫亢:保持内心的真实,远离虚伪与骄傲。
- 应物随空虚:应对事物时应保持空灵。
- 直道行若拙:走正道显得笨拙。
- 正言谋恒疏:真正的言论与智谋显得疏远。
- 仪秦笑周孔:秦国的礼仪嘲笑周朝的孔子。
- 此道彼为迂:不同的道理看似迂腐。
- 怡然养吾真:安然自得地保持真实。
- 天命其何如:对命运的思考与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居巢与处穴”,形成对比,强调质朴生活。
- 比喻:如“大朴本无物”,借用“物”来表达内心的空灵。
- 反讽:如“仪秦笑周孔”,通过历史典故展现人心的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真性情”展开,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浮华的批判,倡导回归自然与真实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真实比外在的华丽更为重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朴:象征质朴无华的生活态度。
- 唐虞:理想的治世与风气。
- 巢穴:简单的生活状态,象征自然与本真。
- 世道:对社会现象与人心的反思。
- 真性:内心真实的本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养拙斋》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吴实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唐虞”象征什么? A. 现代社会
B. 理想的治世
C. 贫穷的生活
D. 冷酷的现实 -
“夫子抱真性”中的“夫子”指的是谁? A. 吕洞宾
B. 孔子
C. 老子
D. 释迦牟尼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理想社会,追求自然与宁静。
- 王维《鹿柴》:展现自然景致与内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养拙斋》与《饮酒》(陶渊明):
- 两首诗均强调回归自然与内心的真实,但《养拙斋》更侧重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而《饮酒》则侧重于个人的隐逸与陶醉。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