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台湾过仙霞岭》
时间: 2025-01-03 18:49: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使台湾过仙霞岭
作者: 李元直 〔清代〕
闽山冬亦佳,山容犹黛色。
仙霞尤葱郁,万竿翠欲滴。
涧杉戟列门,岩花姬窥客。
弯环入叠嶂,忽复明窍隙。
翻嫌径坦平,转乐步盘辟。
使车动旅亭,弓刀严邮驿。
对此桑麻原,想见狐兔宅。
岩疆守者谁,未雨思良画。
白话文翻译
福建的山在冬天也很美,山的轮廓依旧如黛色般深邃。仙霞岭的植被尤其茂盛,成千上万的翠竹仿佛快要滴水。溪涧边的杉树像戟一样竖立在门前,岩石上的花朵像姬妾般窥视着路过的客人。小路弯弯曲曲进入重重叠叠的山峦,忽然又透出明亮的缝隙。我反而觉得这条路太平坦,反而乐于漫步在蜿蜒的山道上。车子摇动着旅馆,弓箭和刀剑在邮驿旁显得格外严肃。面对这片桑麻田,想象中的狐狸和兔子或许在这里安家。守护这片山域的人是谁呢?在尚未下雨之前,我便开始思考这样美好的画面。
注释
- 闽山: 指福建的山脉。
- 黛色: 深青色,形容山的颜色。
- 仙霞: 仙霞岭,位于福建,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涧杉戟: 指溪流旁的杉树,形态像戟。
- 姬: 形容花儿娇美,如同妾侍般窥视。
- 径: 小路。
- 桑麻: 指桑树和麻,代表农田。
- 岩疆: 山岩的边界。
- 未雨思良画: 在雨未到来之前,思索美好的图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元直,清代诗人,生于福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观,具有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元直奉使台湾之际,描绘了他在途经仙霞岭时的感受与思考,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诗歌鉴赏
《奉使台湾过仙霞岭》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清代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思考。诗中通过描绘福建冬日的山色与仙霞岭的葱郁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开头两句以“冬亦佳”引入,打破了人们对冬天的常规印象,展现出冬日的另一种美。接下来的描写进一步深化,尤其是“万竿翠欲滴”一句,形象生动,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融入了对人文的思考。最后两句“岩疆守者谁,未雨思良画”则将视角转向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守护山河的责任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显示出诗人情感的深度与广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闽山冬亦佳,山容犹黛色: 描述了福建的山在冬天依然美丽。
- 仙霞尤葱郁,万竿翠欲滴: 仙霞岭的景色尤为繁盛,竹子茂盛得仿佛要滴水。
- 涧杉戟列门,岩花姬窥客: 描绘了杉树和岩花的生动形象,增添了生气。
- 弯环入叠嶂,忽复明窍隙: 小路蜿蜒深入山峦,时而透出明亮的空隙。
- 翻嫌径坦平,转乐步盘辟: 借用对比,诗人喜欢蜿蜒的山路而非平坦的道路。
- 使车动旅亭,弓刀严邮驿: 描述了旅途中的车马和邮驿的情景。
- 对此桑麻原,想见狐兔宅: 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田园生活的憧憬。
- 岩疆守者谁,未雨思良画: 思考山域的守护者,展现对未来的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杉树比作戟,花儿比作妾,生动形象。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 花儿“窥客”,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 象征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 竹: 代表生命力与生机。
- 花: 象征美丽与柔情。
- 桑麻: 代表农田的丰收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万竿翠欲滴”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竹子茂盛
- B. 花儿盛开
- C. 河水清澈
- D. 山色如黛
-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桑麻”代表的是__和__。
-
判断题: 诗人认为冬天的福建山景不美。 (对/错)
答案
- A
- 桑树、麻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与李元直的《奉使台湾过仙霞岭》,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李白的作品更加强调瞬息万变的时间,而李元直则更注重对静谧自然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