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光常昼树常阴,不到峰头负此心。
记得此中高旷意,闲时好向静中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的光景,山的光辉常常照耀,树木也常常保持阴凉。若不登上峰顶,就无法实现我的心愿。我时常想起这里的高远意境,闲暇时我便喜欢在宁静的环境中去探索这种感觉。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光:山的光辉,指山间的自然景色。
- 常昼:常常是白天,形容光明明亮的状态。
- 树常阴:树木常常提供阴凉,给人以庇护。
- 峰头:山峰的顶端。
- 负此心:辜负了自己的心愿或期望。
- 高旷意:高远而开阔的意境。
- 静中寻:在宁静中探寻。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其描绘的高远意境与许多古代诗人对山水的赞美相呼应,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今无,明代诗人,精通诗文,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哲思。其作品多具禅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文人追求隐逸生活和自然宁静的风气。在社会动荡和繁华背后,诗人渴望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安定。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与思考。开篇“山光常昼树常阴”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山林环境,给人以温暖和安宁的感觉。诗人在这幅美丽的画卷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渴望,想要登上峰顶,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这里的“峰头”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象征着人生的目标与理想。
接下来的“记得此中高旷意”,诗人回想起曾经在此处的心境,感受到那份高远与开阔。自然景观不仅是外在的存在,更是内心灵魂的映射。最后一句“闲时好向静中寻”则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的向往,强调了在喧嚣的生活中,寻找内心宁静的重要性。这首诗整体上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解脱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光常昼树常阴:描述山中光辉与树荫常在,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
- 不到峰头负此心:表达了诗人若不登顶,就无法实现内心的愿望与追求。
- 记得此中高旷意:回忆起这里的高远意境,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
- 闲时好向静中寻:在闲暇时刻,诗人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去探索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修辞手法:
- 对偶:如“山光常昼,树常阴”,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山的光辉和树的阴凉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寄托。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大自然中寻求内心宁静与理想的主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光: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树阴:象征着庇护与安宁。
- 峰头: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高旷意:象征着心灵的开阔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山光常昼”的意思是:
- A. 山中光线昏暗
- B. 山中光辉常明亮
- C. 山中只有阴影
- D. 山中有雨雾
-
“不到峰头负此心”中的“负此心”指的是:
- A. 实现心愿
- B. 辜负心愿
- C. 追求知识
- D. 享受生活
-
诗人在何时喜欢去“静中寻”?
- A. 工作时
- B. 闲暇时
- C. 睡觉时
- D. 游玩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自然之美,表达诗人内心的宁静。
- 李白的《庐山谣》:体现了对山水的赞美与追求。
诗词对比:
- 比较释今无与王维的作品,二者都强调自然景观对心灵的影响,但释今无的诗更侧重于内心的追求,而王维则在描述中融入了更多的哲理与情感。
- 释今无的“山光常昼”更注重描绘自然的明亮与生机,而王维则在其诗中更多使用了沉静的意象,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释今无研究》
- 《山水诗的美学及其意象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