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哀蜀人为南蛮俘虏五章。入蛮界不许有悲泣之声》
云南路出陷河西,
毒草长青瘴色低。
渐近蛮城谁敢哭,
一时收泪羡猿啼。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述了作者在前往南蛮地区的艰难旅程。云南的道路从河西被阻隔,满是有毒的草木,瘴气弥漫。随着靠近蛮族的城池,谁还能敢于哭泣?此时只能咽下泪水,羡慕猿猴的啼叫。
注释:
- 云南:指的是今天的云南省,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
- 河西:指的是河西走廊,历史上是重要的交通线。
- 毒草:指生长在瘴气环境中的有毒植物。
- 瘴色:指瘴气的颜色,暗示环境的恶劣。
- 蛮城:蛮族的城池,表明了作者面临的敌对环境。
典故解析:
“南蛮”是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诗中提及的蛮族反映了唐代对边疆民族的复杂态度和对待他们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雍陶,唐代诗人,生平并不十分显赫,但在诗歌方面有一定成就,尤其以边塞诗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的动荡局势,诗人通过个人的感受,表达对蜀地人民被俘的悲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南蛮地区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蜀地人民被俘的深切同情。诗中“毒草长青瘴色低”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南蛮地区的自然环境,也象征着人们在此地生存的艰难。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渐近蛮城,感受到的压迫和恐惧使得他连哭泣的勇气都不再,最终只能寄情于猿啼,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悲愤。这首诗在情感上深沉而又压抑,反映了作者对故乡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现状的无力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云南路出陷河西”:描述了行程的艰难,暗示了地理的险阻。
- “毒草长青瘴色低”:这里的毒草和瘴气,既是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对人心的隐喻。
- “渐近蛮城谁敢哭”:面临敌对环境的恐惧,使人们即使悲伤也不敢表达。
- “一时收泪羡猿啼”: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甚至对猿的啼叫产生羡慕。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自然环境与人情感相结合,展现人的孤独和无助。
- 对仗:通过对仗增加了诗的韵律感,使得情感更为强烈。
-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南蛮俘虏蜀人悲惨处境的同情,以及对家乡和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毒草:象征着险恶的环境和敌对的力量。
- 瘴色:暗示着压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
- 猿啼:代表一种无奈中的渴望与对自由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瘴色”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自然景观
B. 恶劣的环境
C. 和谐的声音 -
诗人在蛮城附近的感受是怎样的? A. 高兴
B. 恐惧和无奈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津》白居易
诗词对比: 杜甫在《春望》中也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虽然背景不同,但情感基调相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