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杜鹃二首》
时间: 2024-09-19 22:10: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杜鹃二首
作者:雍陶 〔唐代〕
碧竿微露月玲珑,
谢豹伤心独叫风。
高处已应闻滴血,
山榴一夜几枝红。
蜀客春城闻蜀鸟,
思归声引未归心。
却知夜夜愁相似,
尔正啼时我正吟。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月光下,碧绿的竹竿微微露出光辉,谢豹(指杜鹃)在孤独中悲鸣,呼啸着风声。高处的杜鹃已经听到滴血般的悲鸣,山里的榴花一夜间开出了几枝红花。
第二首:
来自蜀地的游客在春城听见了杜鹃的鸣叫,思乡的情绪被它的声音牵引,心中无法平静。却知道每晚的愁苦都是相似的,你在啼鸣的时候,我正吟唱着忧伤的诗篇。
注释
- 碧竿:青色的竹竿,这里用来形容竹子。
- 谢豹:杜鹃鸟,古人常用此比喻。
- 滴血:形容杜鹃的鸣叫声悲伤而凄婉。
- 山榴:即石榴,春天的花开。
- 蜀客:来自蜀地的客人,表示游子。
- 春城:指春天的城市,可能特指成都。
典故解析
- 杜鹃啼血:古代诗人常以杜鹃的啼叫象征离别和思乡之情。
- “尔正啼时我正吟”:此处表达了诗人与杜鹃情感的共鸣,强调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心灵感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雍陶,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在唐代诗歌中颇具代表性,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乱时期,诗人通过对杜鹃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诗歌鉴赏
《闻杜鹃二首》通过对杜鹃鸣叫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孤独的感受。诗中的意象如“碧竿”、“滴血”、“山榴”等,均渗透着浓厚的春意,暗示着生与死、离别与重聚的主题。首诗的开头通过月光照耀下的竹竿和杜鹃的悲鸣,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美丽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第二首则更为直接地描绘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
整首诗在情感上倾向于忧伤与思念,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孤独而又敏感的内心世界。杜鹃的鸣叫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诗人心灵的回响,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无法言说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竿微露月玲珑:描绘出清幽的夜晚,竹竿在月光下显得玲珑剔透,暗示着宁静与孤独。
- 谢豹伤心独叫风:杜鹃在寂静中发出哀伤的叫声,表达出孤独感。
- 高处已应闻滴血:高处的杜鹃声如同滴血般悲切,传达出深重的哀愁。
- 山榴一夜几枝红:山榴花开,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杜鹃鸣叫比喻为“滴血”,形象地传达出其悲伤的情感。
- 拟人:赋予自然的声音以人类的情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 对仗:如“蜀客春城闻蜀鸟,思归声引未归心”,形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杜鹃鸟的啼鸣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以及对孤独情感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鹃:象征思念与离别。
- 月光:代表宁静与孤独。
- 竹竿:寓意清幽与高洁。
- 山榴:象征生命与希望。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中浓厚的情感氛围,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鹃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离别与思乡
- B. 欢乐与团聚
- C. 生命与希望
-
诗中提到的“碧竿”指的是什么?
- A. 竹竿
- B. 柳树
- C. 松树
-
“尔正啼时我正吟”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与共鸣
- C. 愤怒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 王维《鸟鸣涧》:通过鸟鸣表达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雍陶的《闻杜鹃二首》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前者多了几分孤寂与愁苦,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别离的伤感与对友人的祝福。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传达情感,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