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戍》

时间: 2025-01-17 09:46:38

到此空思吴隐之,潮痕草蔓上幽碑。

人来皆望珠玑去,谁咏贪泉四句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门戍
作者: 李群玉 〔唐代〕
到此空思吴隐之,
潮痕草蔓上幽碑。
人来皆望珠玑去,
谁咏贪泉四句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石门戍处的感慨和思索。他来到这里,想起了吴隐之(吴道子),潮水留下的痕迹与草蔓交织在一起,掩盖了幽静的石碑。路过的人们都在向着宝贵的珠玑而去,却没有人吟咏那关于贪泉的四句诗。


注释:

字词注释:

  • 空思:空荡荡地思念,怀念。
  • 吴隐之:指吴道子的别号,著名的画家,象征才华与艺术。
  • 潮痕:潮水退去后留下的痕迹。
  • 草蔓:生长的草和藤蔓,意指自然的覆盖。
  • 幽碑:隐秘的石碑,象征历史的沧桑。
  • 珠玑:珍贵之物,通常指诗文的精华。
  • 贪泉:古代传说中的泉水,象征贪婪与欲望。

典故解析:

  • 吴隐之:借用吴道子的名,寓意对艺术的追求与怀念。
  • 贪泉: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意指对物质的贪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有诗作留存。其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抒发离愁别绪,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边塞,诗人面对自然和历史的沧桑,感慨时光流逝与人性的贪婪,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石门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石门戍的感慨。开篇“到此空思吴隐之”,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人物相联系,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怀念。接下来的“潮痕草蔓上幽碑”,则用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显苍凉的氛围。这一联不仅是对环境的描绘,更是对历史的思考,诗人似乎在感叹历史的遗忘与时间的流逝。

“人来皆望珠玑去”一句,表现出世人的贪婪与追求,尤其是在面对物质财富时,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这与最后一句“谁咏贪泉四句诗”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对物质的讽刺与对精神的渴求相交织,展现了唐代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当下的反思,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价值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到此空思吴隐之:诗人来到这里,空荡荡地想念吴道子,表达了对才华与艺术的怀念。
  2. 潮痕草蔓上幽碑:潮水留下的痕迹与草藤交织,覆盖了石碑,象征着历史的遗忘与时间的推移。
  3. 人来皆望珠玑去:路过的人们只顾追逐珍贵的东西,反映出社会的物质追求。
  4. 谁咏贪泉四句诗:没有人吟诵关于贪污与欲望的诗句,表现出对精神文化的忽视。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人们的行为与诗人的思索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主题。
  • 意象:潮痕、草蔓、幽碑等意象,营造出历史的沉重感。
  • 反问:最后一句以反问形式,激发读者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对物质追求的批判与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潮痕: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痕迹。
  • 草蔓:自然的生长,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历史的掩埋。
  • 幽碑:隐秘的历史,象征被遗忘的文化与记忆。
  • 珠玑:象征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吴隐之”指的是谁? A. 诗人
    B. 著名画家吴道子
    C. 唐代皇帝

  2. “潮痕草蔓上幽碑”中的“幽碑”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历史的遗忘
    C. 自然的美

  3. 诗中提到的“贪泉”是指什么? A. 一种泉水
    B. 物质的贪婪
    C. 艺术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李群玉的《石门戍》则更关注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思考,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李群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