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登楼遇雨》
时间: 2024-09-19 21:55: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登楼遇雨
杜荀鹤 〔唐代〕
忽地晴天作雨天,全无暑气似秋间。
看看水没来时路,渐渐云藏望处山。
风趁鹭鸶双出苇,浪催渔父尽归湾。
一心准拟闲登眺,却被诗情使不闲。
白话文翻译
突然晴朗的天气变成了雨天,毫无暑气,仿佛像是秋天。
看着水面已没有来时的路,渐渐云雾遮住了远处的山。
微风吹动着双双鹭鸶从芦苇中飞出,浪潮催促渔夫们返回湾中。
我本打算悠闲地登高眺望,却被诗情所困,无法闲适。
注释
- 忽地:突然,猛然。
- 全无暑气:完全没有夏天的炎热。
- 看看水没来时路:指水面已看不到来时的路。
- 渐渐云藏:云雾渐渐遮住了远处的山。
- 风趁鹭鸶双出苇:微风吹动着成双的鹭鸶从芦苇中飞出。
- 浪催渔父尽归湾:波浪催促着渔夫们都返回湾里。
- 一心准拟闲登眺:我一心想要悠闲地登高眺望。
- 却被诗情使不闲:却被那诗情所困,使我无法悠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45年—约904年),字子美,号松陵,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的一天,作者在登楼时遇到突如其来的春雨,诗中反映了春日气候的变化,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反映出唐代人们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诗意的追求。
诗歌鉴赏
《春日登楼遇雨》是一首描写春日气候变化和诗人内心感受的诗。诗的开头通过“忽地晴天作雨天”描绘了天气的突变,表现出春季的多变无常。“全无暑气似秋间”则通过对比,突显出春雨时节的凉意和清新。这种气候变化不仅影响了作者的游览心情,也在无形中引发了他对自然的深思。
接下来的“看看水没来时路,渐渐云藏望处山”描绘了水面与远山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旅途的思考。尤其是“水没来时路”,借助意象,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迷失。
“风趁鹭鸶双出苇,浪催渔父尽归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渔村图,鹭鸶飞出,渔父回湾,生机盎然,然而在诗人心中却引发了一种复杂的情感。最后一句“一心准拟闲登眺,却被诗情使不闲”,流露出诗人因诗情而无法放松的矛盾心态,既渴望悠闲,又被创作的冲动所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唐代诗人对春日自然的敏感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反映出一种既陶醉于自然又被内心情感驱动的复杂心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忽地晴天作雨天:开篇以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引入,表现自然界的变幻无常。
- 全无暑气似秋间:通过季节气候的对比,展现春雨带来的清凉感受。
- 看看水没来时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暗示人生的迷惘。
- 渐渐云藏望处山:描绘远处山的隐秘,象征着未来的不可知。
- 风趁鹭鸶双出苇:展现了生动的自然景象,表现出春日的生机。
- 浪催渔父尽归湾:展现渔民的生活情景,突出自然与人类的和谐。
- 一心准拟闲登眺:表达了诗人本想悠然自得的心情。
- 却被诗情使不闲:最终体现出创作冲动对诗人心情的影响,带有无奈之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雨比作秋天的凉爽,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拟人:风和浪被赋予了动作,使自然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风趁鹭鸶双出苇,浪催渔父尽归湾”,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表现了自然的变化对人的影响,以及诗人在面对自然时所产生的深刻情感。诗人渴望闲适的心态与创作的冲动之间的矛盾,展现了他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晴天与雨天:象征着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变化。
- 鹭鸶: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自由。
- 渔父:代表了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云与山:象征着人生的迷茫与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忽地晴天作雨天”的意思是: A. 天气变化无常
B. 一直都是晴天
C. 雨天很少 -
诗中描述的渔父是: A. 在城市打工的人
B. 生活在海边的渔民
C. 诗人自己 -
“却被诗情使不闲”意指: A. 诗人想安静但无法做到
B. 诗人一直很忙
C. 诗人很快乐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写春天的诗作,但更注重对国事的关怀与抒发个人忧愁。
- 《静夜思》:以夜晚静谧的环境为背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春日登楼遇雨》的自然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词典》
- 《杜荀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