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东林寺题愿公院》

时间: 2025-01-08 18:54:31

古寺沈沈僧未眠,支颐将客说闲缘。

一溪月色非尘世,

满洞松声似雨天。

檐底水涵抄律烛,窗间风引煮茶烟。

无由住得吟相伴,心系青云十五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东林寺题愿公院
作者: 杜荀鹤 〔唐代〕

古寺沈沈僧未眠,
支颐将客说闲缘。
一溪月色非尘世,
满洞松声似雨天。
檐底水涵抄律烛,
窗间风引煮茶烟。
无由住得吟相伴,
心系青云十五年。

白话文翻译:

在这座古老的寺院里,夜色沉沉,和尚还未安眠,
他斜倚着身子,和客人闲聊着生活的缘分。
一条小溪映着月光,仿佛与世无争,
洞内松树的声音,像是下着细雨的天。
檐下的水波映照着烛光,
窗边的微风引起了茶烟袅袅升起。
可是我却无法长久留住,想要吟诗作伴,
心中却系挂着青云,已经有十五年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沈沈:形容夜色深沉,安静的样子。
  • 支颐:支着下巴,表示倾听或思考的姿态。
  • 闲缘:生活的缘分,闲聊的话题。
  • 非尘世:指远离世俗的境界。
  • 满洞松声:洞中松树的声音,形容松树的风声。
  • 煮茶烟:煮茶时冒出的烟雾。
  • 吟相伴:指吟诗作伴的生活。
  • 青云:在这里指的是理想的境界或高远的志向。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青云”常被用来象征高远的理想和追求,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因其诗风清新脱俗、情趣高远而受到后人喜爱。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个人情感与自然风光的结合。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一个静谧的夜晚,诗人可能是在寺院中偶遇和尚,借此机会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现实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古寺的宁静环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古寺的夜晚,僧人未眠,显得十分安静,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的描写通过月色和松声,营造出一个超脱于世俗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幽的美。最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独白,诗人感到孤独,无法长久留在这片宁静中,心中却始终挂念着自己的理想,已然有十五年之久。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寺沈沈僧未眠:夜色深沉,僧人仍未入睡,体现了宁静的寺庙氛围。
  • 支颐将客说闲缘:和尚和客人交谈,展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 一溪月色非尘世:溪水的月光与世俗无关,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意境。
  • 满洞松声似雨天:松声如雨,传达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受。
  • 檐底水涵抄律烛:檐下的水光倒映着烛光,增添了夜的温馨。
  • 窗间风引煮茶烟:窗边的微风携带着茶烟,充满生活气息。
  • 无由住得吟相伴:无法长时间留在此地吟诗作伴,流露出诗人的无奈。
  • 心系青云十五年:心中系挂着理想与追求,已经有十五年之久,表达对理想的执念。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满洞松声似雨天”通过比喻使松声更具诗意,而“檐底水涵抄律烛”则运用了对仗的技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与内心的孤独,反映出唐代文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寺:象征宁静与超脱的生活环境。
  • 月色:象征清幽与超现实的境界。
  • 松声:象征自然的声音,带来宁静与思考。
  • 茶烟:象征生活的细腻与温馨。
  • 青云:象征理想与追求,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期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云”象征着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追求 C. 自然景观

  2. 杜荀鹤的诗风以什么特色著称?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清新脱俗

  3. “满洞松声似雨天”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荀鹤与王维的诗风相似,都注重自然景观与人内心的融合,但王维更强调“诗中有画”的意境,而杜荀鹤则更倾向于表现内心的孤独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辞典》
  • 《杜荀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