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林山中闻贼退寄孟明府》

时间: 2025-01-08 18:53:48

一县今如此,残民数不多。

也知贤宰切,争奈乱兵何。

皆自干戈达,咸思雨露和。

应怜住山者,头白未登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林山中闻贼退寄孟明府
一县今如此,残民数不多。
也知贤宰切,争奈乱兵何。
皆自干戈达,咸思雨露和。
应怜住山者,头白未登科。

白话文翻译

这片地区如今的情况就是这样,剩下的百姓已经不多了。
大家都知道这位贤良的官长是多么关心民生,但面对叛军又能如何呢?
每个人都在经历战争的苦楚,人人都希望能像春雨一样,带来滋润的和谐。
应该怜悯那些住在山上的人,他们年纪已大,却未能金榜题名。

注释

  • 一县:指一个县的范围,强调局势的严重性。
  • 贤宰:贤明的官长。
  • 争奈:无奈、无法阻止的意思。
  • 干戈:武器、战争的代名词。
  • 雨露和:比喻社会的安定和百姓的安宁。
  • 住山者:指居住在山中的人,多指隐士或逃避战乱的人。
  • 头白未登科:年纪大了却仍未能考中进士,暗指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局的无奈。

典故解析

此诗描绘了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困苦,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诗中提到“贤宰”表现了对好官的渴望和追求,但面对“乱兵”却显得无能为力,隐含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35-900),字希声,号阮亭,唐代诗人,主要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朴实,常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朝末期,正值地方割据、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目睹了社会动荡对百姓生活的影响,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忧虑。

诗歌鉴赏

《长林山中闻贼退寄孟明府》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民生困境,通过对比和平时期的安宁与战乱带来的苦难,展现了诗人对人们生活的深切关注。开篇“一县今如此,残民数不多”,直接点出战乱带来的影响,不仅是数字的减少,更是人们生活的无奈与苦涩。接下来的“也知贤宰切,争奈乱兵何”,诗人表达了对贤明官长的认可,但又无可奈何地指出在乱世中其所能做的有限,体现了对社会的不满与无力感。

“皆自干戈达,咸思雨露和”则描绘了人们渴望和平的心情,干戈的痛苦与雨露的温润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战争的荒凉与和平的可贵。最后一句“应怜住山者,头白未登科”不仅是对那些年长者的同情,更是一种对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在乱世中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县今如此,残民数不多:描述战乱使得这个县的百姓所剩无几,体现了战争的惨烈。
  2. 也知贤宰切,争奈乱兵何:承认好官的努力,但在叛军面前无计可施,反映无奈。
  3. 皆自干戈达,咸思雨露和:每个人都在经历战乱的痛苦,渴望和平与安宁。
  4. 应怜住山者,头白未登科:同情那些年长者,暗示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破灭。

修辞手法

  • 对比:对比战乱与和平,突显战争的残酷。
  • 拟人:将“雨露”赋予人性,使其象征和平的希望。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揭示战乱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并表达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干戈:象征战争与冲突,反映了社会动荡。
  • 雨露:象征和平与安宁,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白发:象征年老和无奈,表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描述了民生困苦? A. 一县今如此,残民数不多。
    B. 应怜住山者,头白未登科。
    C. 咸思雨露和。
    D. 皆自干戈达。

  2. 诗中提到的“贤宰”指的是? A. 战乱的将领
    B. 关心民生的好官
    C. 住山隐士
    D. 受苦的百姓

  3. 诗歌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A. 战争
    B. 权力
    C. 和平
    D. 财富

答案:1.A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作品,同样反映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表达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

诗词对比

  • 杜甫 vs. 杜荀鹤:两位诗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都关注社会现实,表达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荀鹤诗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