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集句》

时间: 2025-01-19 23:46:43

青山欲暮时,暝色生寒树。

不那客愁多,复送王孙去。

涧户寂无人,暗谷疑风雨。

耿耿夜何长,月落闻津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生查子 集句》 青山欲暮时,暝色生寒树。不那客愁多,复送王孙去。涧户寂无人,暗谷疑风雨。耿耿夜何长,月落闻津鼓。

白话文翻译:

青山在傍晚时分显得更加苍翠,渐渐的暮色让寒冷的树影愈加清晰。看着客人愁苦的神情,我不禁感到惋惜,只能送走那位王孙。涧口静悄无人,幽暗的山谷中似乎隐约传来风雨的声音。漫漫长夜难以度过,月亮已经落下,却依稀听见渡船的鼓声。

注释:

  • 青山:指远处的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永恒。
  • 欲暮时:指傍晚时分,暗示时间的流逝。
  • 暝色:指黄昏的颜色,带有忧郁的情感色彩。
  • 王孙: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指代有身份的人,或是朋友。
  • 涧户:山涧的门口,暗示偏远的地方。
  • 津鼓:渡口的鼓声,用于召唤渡船,象征离别。

典故解析:

“王孙去”可以理解为送别高贵之人,传达了对友人的眷恋和惜别之情。诗中反复提及的“夜”和“月”都在古诗中常见,象征着孤独和思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字毅,可称为刘伯温,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其深厚的文才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而著名。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刘基的晚年,正值元朝末期,社会动荡,诗人常常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生查子 集句》通过描写青山、寒树、夜色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人以“青山欲暮时”引入,勾勒出傍晚时分的景象,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受。“不那客愁多”则直接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惋惜,情感深厚。接下来的“涧户寂无人”与“暗谷疑风雨”使用了寂静的环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耿耿夜何长”与“月落闻津鼓”则是对长夜的感慨,以及对即将离别的朋友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刘基深刻的观察力和对人情世故的敏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青山欲暮时:描绘傍晚时分的青山,暗示时间的流逝。
    2. 暝色生寒树:黄昏的色彩让寒冷的树影愈发显著。
    3. 不那客愁多:看到客人愁苦的神情,内心感到惋惜。
    4. 复送王孙去:不得不送走这位身份显赫的朋友。
    5. 涧户寂无人:山涧口寂静无声,显得格外孤独。
    6. 暗谷疑风雨:幽暗的山谷中,似乎隐约传来风雨声。
    7. 耿耿夜何长:漫漫长夜,难以入眠。
    8. 月落闻津鼓:月亮已落,耳边却听见渡船的鼓声。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青山欲暮”)、拟人(如“月落闻津鼓”)和对仗(如“涧户寂无人,暗谷疑风雨”),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惜别,以及对孤独与时间流逝的感慨,情感基调既有忧伤又带有哲思。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自然的永恒与宁静,反衬人事的无常。
  • 寒树:代表孤独与凋零,暗示诗人内心的哀愁。
  • :象征着孤独漫长的等待与思念。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无奈。
  • 津鼓:代表离别与旅途,传达情感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王孙”指的是哪个身份的人?

    • A. 平民
    • B. 高贵之人
    • C. 农民
  2. 诗中用来表示孤独的意象是什么?

    • A. 青山
    • B. 暝色
    • C. 涧户
  3. “耿耿夜何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悲伤
    • C. 兴奋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清照的《如梦令》、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作品也表达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 诗词对比:可以将刘基的《生查子 集句》与温庭筠的《更漏子》进行对比,二者都涉及离别与思念,但温庭筠更加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刘基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显示出不同的风格与艺术处理。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刘基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