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时间: 2025-01-04 13:10: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怀
作者: 刘基 〔元代〕
昊天厌秦德,瑞气生芒砀。
入关封府库,约法唯三章。
英雄不世出,智勇安可当。
叔孙一竖儒,绵蕞兴朝纲。
逐令汉礼乐,远愧周与商。
逝者如飘风,盛时安得常。
寤寐增永叹,感慨心内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诗中提到,天帝厌弃秦朝的德行,祥瑞之气在芒砀山上升起。入关后封闭府库,只约定了三条法令。真正的英雄难以出现,智慧和勇气又能与之抗衡吗?叔孙通这样的儒生,竟然能牵动朝政。逐渐让汉朝的礼乐取代了周朝和商朝的制度,令人感到羞愧。逝去的时光如同飘风,繁盛的时光怎能常驻?无论是在清醒时还是梦中,都不禁长叹,心中满是忧伤。
注释
字词注释
- 昊天:广大的天空,指代天帝。
- 瑞气:吉祥的气息,象征着好的征兆。
- 芒砀:指芒砀山,古代著名的山。
- 入关:指进入关中地区。
- 约法唯三章:指汉初刘邦定的三条法令,强调简化法律。
- 叔孙一竖:指叔孙通,汉初著名的儒生和政治家。
- 绵蕞:指连绵不断,有延续的意思。
- 逝者如飘风:逝去的时间如同风一样,形容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 秦德:指秦朝暴政,造成百姓苦难。
- 汉礼乐:指汉朝恢复和推广礼乐文化。
- 周与商:周朝和商朝是中国古代的两个重要王朝,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巅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以诗文和谋略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感受,具有深刻的历史意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之时,刘基感受到历史的兴衰变化,以及对理想政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感怀》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刘基通过对历史兴衰的回顾,表达了对现状的深切忧虑。诗的开头便以“昊天厌秦德”引入,直接指出了秦朝的暴政与天意的关系,表现出对历代统治者德行的关注。接着通过“入关封府库,约法唯三章”,展现了刘邦建立汉朝后的简约法治,暗含对法律与道德的反思。
诗中提到的“英雄不世出,智勇安可当”则表现了对人才匮乏的无奈感,强调了在历史长河中,真正的英雄难以出现,而当今的士人又有多少能担当起重任?“叔孙一竖儒,绵蕞兴朝纲”则暗示了儒家文化在当时的影响力,尽管这种影响有时令人感到遗憾。
最后,“逝者如飘风,盛时安得常”深刻地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感受到的历史沧桑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令人深思。整首诗在抒发情感的同时,兼具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批判,展现了刘基深邃的思想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昊天厌秦德:天帝对秦朝的德行感到厌恶,暗指秦朝的暴政。
- 瑞气生芒砀:在芒砀山上升起的祥瑞之气,象征着对新朝的期待。
- 入关封府库,约法唯三章:指汉初刘邦简化法律,强调治国的简约。
- 英雄不世出,智勇安可当:感叹英雄难觅,智慧和勇气如何能与之抗衡?
- 叔孙一竖儒,绵蕞兴朝纲:提到著名儒生叔孙通,强调儒家对朝政的影响。
- 逐令汉礼乐,远愧周与商:汉朝的礼乐取代周商制度,让人感到羞愧。
- 逝者如飘风,盛时安得常:感叹时间流逝,繁盛的时光无法常驻。
- 寤寐增永叹,感慨心内伤:无论清醒还是梦中,心中感慨不断,充满伤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许多句子采用对仗工整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如“逝者如飘风”,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间流逝的无情。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失望,反映出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识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昊天: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公正。
- 瑞气:代表吉祥和希望。
- 英雄:象征才能与勇气的结合。
- 飘风:象征时间的无情与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昊天厌秦德”中“昊天”指代什么?
A. 天帝
B. 地球
C. 人类 -
“约法唯三章”是指什么?
A. 汉初的法律简化
B. 三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C. 三个著名的古代人物 -
“逝者如飘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时间的珍惜
B.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与社会变迁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表现豪情与对人生的畅想,风格更为奔放;而刘基的《感怀》则沉重而深沉,反映历史的沧桑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刘基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刘基及其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