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岁元日呈郑侍御明府》

时间: 2025-01-01 12:07:59

万里烟尘合,秦吴遂渺然。

无人来上国,洒泪向新年。

世故看风叶,生涯寄海田。

屠苏聊一醉,犹赖主人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甲子岁元日呈郑侍御明府
权德舆

万里烟尘合,秦吴遂渺然。
无人来上国,洒泪向新年。
世故看风叶,生涯寄海田。
屠苏聊一醉,犹赖主人贤。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万里烟尘的世界里,秦国和吴国的景象变得渺小。
没有人来朝拜上国,我只能在新年时洒下眼泪。
看惯了世事的变迁,生活的寄托仿佛在海田之中。
偶尔饮一杯屠苏酒,依然要感谢主人贤良。


注释:

  • 万里烟尘合:形容战乱或旅途的艰辛,四处尘土飞扬。
  • 秦吴:指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国家,象征着历史的变迁。
  • 无人来上国:指无人前来朝拜或问候的孤独感。
  • 洒泪向新年:在新年之际流下眼泪,表达对过去的忧伤。
  • 世故看风叶:对世事的变化习以为常,像看风吹动树叶一样。
  • 生涯寄海田:生活寄托在海洋和土地上,暗示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 屠苏聊一醉:屠苏酒是中国传统的春节饮品,意指在酒中寻求一丝慰藉。
  • 犹赖主人贤:依然感激主人贤良的款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权德舆,唐代诗人,字子云,号逸人,生卒年不详。他以诗才著称,作品多涉及政治、社会、人生等主题,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时局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旦,正值甲子年,诗人对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感到深切的忧虑,借助新年之际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主人款待的感激之情。


诗歌鉴赏:

《甲子岁元日呈郑侍御明府》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首先,诗的开头“万里烟尘合,秦吴遂渺然”以大气的笔触描绘了国家的纷乱与历史的变迁,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忧愁的背景。这里的“无人与上国”更是直击人心,表现了诗人在新年到来之际的孤独感和对往昔的惆怅。

接下来的“世故看风叶,生涯寄海田”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生活的无常与世事的变迁让他感到了一种无力感。尽管如此,在最后两句中“屠苏聊一醉,犹赖主人贤”,诗人仍然试图借助屠苏酒来寻求片刻的安慰,并表达了对主人善待的感激,展现了人性中的温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感慨,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里烟尘合:宽广的天地间,尘土飞扬,象征着纷乱的局势。
  2. 秦吴遂渺然:历史上两大国的兴衰仿佛在眼前,变得微不足道。
  3. 无人来上国:无人与我分享这节日的喜悦,感到孤独。
  4. 洒泪向新年:在新年的到来之际,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水。
  5. 世故看风叶:对世事的变幻习以为常,似乎已无所谓。
  6. 生涯寄海田:生活的寄托在浩瀚的海洋和田园之中,隐含着对生活的无奈。
  7. 屠苏聊一醉:在新年饮屠苏酒,寻求片刻的放松与快乐。
  8. 犹赖主人贤:感激主人依然的仁德与款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的变迁比作“烟尘”,描绘出一种模糊而沉重的感觉。
  • 对仗:如“世故看风叶,生涯寄海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艺术美。
  • 象征:屠苏酒象征着节日的团圆与人情的温暖。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与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依存。诗人在新年这一特殊时刻,既感受到孤独与忧愁,又在与朋友的聚会中找到慰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尘:象征战争与纷争,暗示历史的沉重。
  • 秦吴:历史的象征,代表了国家的兴衰。
  • 屠苏酒:象征团聚与节日的对立,带有温暖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无人来上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孤独
    B. 快乐
    C. 忧虑
    D. 满足

  2. “屠苏聊一醉”中的“屠苏”是指: A. 一种食物
    B. 一种酒
    C. 一种花
    D. 一种乐器

  3. 诗中用“万里烟尘合”来形容: A. 生活的美好
    B. 战乱与混乱
    C. 朋友的聚会
    D. 春天的景象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对饮酒的追求,情感同样真挚。

诗词对比:

  • 权德舆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关注国家与个人的命运,但权德舆的表现更为细腻,而杜甫则更加沉重与直接。
  • 权德舆 vs. 李白:权德舆关注内心的孤独与感慨,李白则更多展现了豪放与洒脱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权德舆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