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濬上人归扬州禅智寺
权德舆
蠹露宗通法已传,
麻衣筇杖去悠然。
扬州后学应相待,
遥想幡花古寺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濬上人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濬上人已经将佛教的教义传播开来,身穿麻衣,手持筇杖,悠然自得地离去。相信扬州的后学们会好好招待他,诗人远远地想象着他在古寺前的情景。
注释:
- 蠹露:蠹虫与露水,指宗教或哲学的教义已经传播,隐喻其思想影响广泛。
- 宗通法:指的是宗教的教义或法门。
- 麻衣:指僧人的衣服,象征简朴与清净。
- 筇杖:一种竹制的手杖,常用于行脚僧侣。
- 扬州:古代文化名城,学术氛围浓厚。
- 幡花:寺庙前的幡旗和花朵,象征着佛教的庄重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权德舆,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流畅的诗风著称,擅长抒情及送别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濬上人即将返回扬州的时刻,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惜别与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反映了当时文化交流与友谊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送濬上人归扬州禅智寺》是权德舆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宗教和友谊的深刻理解。诗的开篇“蠹露宗通法已传”,一方面点明了濬上人的宗教成就,意味着他在传播佛教教义方面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作者对其智慧的钦佩。接着以“麻衣筇杖去悠然”描绘了濬上人简朴的生活状态,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情怀,表现出作者对这种生活态度的欣赏。最后两句则引申出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对扬州后学的关心和对古寺前景的憧憬,通过想象中的场景,展现了友情的温暖与悠远的意境。整首诗风格清新,情感真挚,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水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蠹露宗通法已传”:指濬上人已将教义广泛传播,显示其影响力。
- “麻衣筇杖去悠然”:描绘濬上人简朴的生活状态,象征着归隐自然的态度。
- “扬州后学应相待”:期待扬州的后辈学者以礼相待,体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期望。
- “遥想幡花古寺前”:通过想象,表达对濬上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蠹露”比作教义的传播。
- 意象:麻衣、筇杖、幡花等意象交织,构建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濬上人离去的描绘,传达了对宗教传播的赞美、对友人的关心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人性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麻衣:象征简朴、清净的生活态度。
- 筇杖:代表行脚僧侣的身份,隐含着追求真理的信念。
- 幡花:象征着佛教的庄重与和谐美好的景象,寄托着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麻衣”象征什么? A. 富贵
B. 简朴
C. 奢华
D. 复杂 -
“扬州后学应相待”这句表达了什么期待? A. 友人的冷淡
B. 对未来的期望
C. 对过往的怀念
D. 对宗教的怀疑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的送别诗,展现同样的深情。
- 《赠卫八处士》:王维的诗作,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权德舆:李白的送别诗多用豪放激昂的语气,而权德舆则更显温婉细腻,两者在表达情感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