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过故王坟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6 06:01:30

寂寞何王殿,遗坟此径孤。

玉阶番雪草,野日自金铺。

庑暝牛羊聚,林风鸟雀呼。

白头香火者,犹护赤龙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寂寞何王殿,遗坟此径孤。 玉阶番雪草,野日自金铺。 庑暝牛羊聚,林风鸟雀呼。 白头香火者,犹护赤龙符。

白话文翻译:

孤独的何王殿,遗留下来的坟墓在这条小路上显得格外孤寂。 玉石台阶上覆盖着一层层雪草,野外的阳光洒在金色的铺地上。 屋檐下昏暗处牛羊聚集,林间的风中鸟雀在呼唤。 白发苍苍的香火守护者,依然守护着那红色的龙符。

注释:

  • 寂寞何王殿:指何王的宫殿已经荒废,显得寂寞。
  • 遗坟此径孤:何王的坟墓遗留在这条小路上,显得孤独。
  • 玉阶番雪草:玉石台阶上长满了雪草,形容台阶荒凉。
  • 野日自金铺:野外的阳光照在金色的铺地上,形容阳光灿烂。
  • 庑暝牛羊聚:屋檐下昏暗处牛羊聚集,形容乡村景象。
  • 林风鸟雀呼:林间的风中鸟雀在呼唤,形容自然的声音。
  • 白头香火者:指年老的香火守护者。
  • 犹护赤龙符:依然守护着那红色的龙符,象征着对传统的坚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梦阳(1473-1530),明代文学家,字子阳,号东篱,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歌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这首诗是他在冬日经过一位已故王侯的坟墓时所作,表达了对逝去辉煌的哀思和对传统坚守的敬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但文人对于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命运有着深刻的思考。李梦阳在冬日经过一位已故王侯的坟墓,感叹其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寂寞,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坚守传统的人的敬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冬日故王坟墓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诗中“寂寞何王殿,遗坟此径孤”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逝去辉煌的哀思,而“玉阶番雪草,野日自金铺”则通过对比,描绘了坟墓的荒凉与自然的壮丽。后两句“庑暝牛羊聚,林风鸟雀呼”进一步以乡村的宁静和自然的声音,衬托出坟墓的孤寂。最后,“白头香火者,犹护赤龙符”则表达了对那些坚守传统的人的敬意,体现了作者对传统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寂寞何王殿: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对逝去辉煌的哀思。
  • 遗坟此径孤:通过“遗坟”和“孤”字,加深了对孤寂的描绘。
  • 玉阶番雪草:用“玉阶”和“番雪草”形成对比,描绘了坟墓的荒凉。
  • 野日自金铺:通过“野日”和“金铺”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壮丽。
  • 庑暝牛羊聚:以乡村的宁静,衬托出坟墓的孤寂。
  • 林风鸟雀呼:通过自然的声音,进一步加深了孤寂的氛围。
  • 白头香火者:通过“白头”和“香火者”,表达了对坚守传统的敬意。
  • 犹护赤龙符:用“犹护”和“赤龙符”,强调了对传统的坚守。

修辞手法:

  • 对比:如“玉阶番雪草”与“野日自金铺”,“寂寞何王殿”与“遗坟此径孤”。
  • 拟人:如“野日自金铺”中的“自”字,赋予自然以人的行为。
  • 象征:如“赤龙符”象征着传统和权威。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故王坟墓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辉煌的哀思和对传统坚守的敬意,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传统的尊重。

意象分析:

  • 寂寞何王殿:寂寞的宫殿,象征着逝去的辉煌。
  • 遗坟此径孤:孤独的坟墓,象征着人事的变迁。
  • 玉阶番雪草:荒凉的台阶,象征着坟墓的荒废。
  • 野日自金铺:灿烂的阳光,象征着自然的壮丽。
  • 庑暝牛羊聚:宁静的乡村,象征着生活的平凡。
  • 林风鸟雀呼:自然的声音,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白头香火者:坚守的老人,象征着对传统的尊重。
  • 犹护赤龙符:坚守的传统,象征着权威和历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阶番雪草”中的“番雪草”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雪覆盖的草 C. 一种草的名字 D. 雪和草的混合物

  2. 诗中“犹护赤龙符”中的“赤龙符”象征着什么? A. 传统 B. 权威 C. 历史 D. 以上都是

  3. 诗中“寂寞何王殿”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哀思 C. 愤怒 D. 惊讶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梦阳的《冬日过故王坟二首 其一》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思考。
  • 李梦阳的《冬日过故王坟二首 其一》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但前者表达了对逝去辉煌的哀思,后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明诗别裁集》
  • 《李梦阳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