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词四首·其四》

时间: 2025-01-04 09:58:27

日暮江头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暮江头闻竹枝,
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
直到三春花尽时。

白话文翻译:

黄昏时分,在江边听到竹枝曲,
南方的人们欢快地享乐,北方的人却在悲伤。
自从在雪中唱起新的歌曲,
一直唱到春天花朵凋谢的时候。

注释:

字词注释:

  • 日暮:黄昏,太阳下山时分。
  • 江头:江边,指江水边缘的地方。
  • 竹枝:一种民间曲调,竹枝曲。
  • 南人:指南方人。
  • 北人:指北方人。
  • 行乐:享乐,欢乐。
  • :悲伤,忧愁。
  • 雪里:在雪中,暗指寒冷的季节。
  • 新曲:新的歌曲。
  • 三春:春天的最后时节,指春季的结束。
  • 花尽时:花朵凋谢的时候。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提到的“竹枝曲”可以追溯到唐代流行的民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音乐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号谏议。生于公元772年,卒于842年。他以诗文才华著称,擅长古文,作品多以抒情和风景描写见长,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南北人不同的情感状态,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苦乐,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刘禹锡的《踏歌词四首·其四》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南北人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诗的开头“日暮江头闻竹枝”,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江边的竹枝曲声传来,似乎在诉说着人们的情感。接着,诗人通过“南人行乐北人悲”对比了南北方人不同的生活状态,南方的人在欢快地享乐,而北方的人却在悲伤,反映出社会的不平等和人们内心的矛盾。

诗的后两句“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则转向了对时间的思考。这里的“雪”象征着寒冷与孤寂,而“新曲”则代表着希望与生机。春天的到来象征着万物复苏,可是“花尽时”又预示着一切美好都有结束的一刻。这种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时光无情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生动,既有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刘禹锡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和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暮江头闻竹枝”:描绘了一个黄昏时分,诗人站在江边,听到悠扬的竹枝曲,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氛围。
  • “南人行乐北人悲”:通过对比,展现了南北方人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南方人欢快,北方人则感到悲伤,反映了社会的分裂。
  • “自从雪里唱新曲”:在寒冷的雪中,人们依然怀抱希望,唱出新的歌曲,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的追求。
  • “直到三春花尽时”:暗示着春天的短暂和生命的流逝,最终一切都会走向结束。

修辞手法:

  • 对比:南人和北人的情感对比,凸显了不同地域的人们对生活的态度。
  • 象征:雪象征着寒冷与孤独,而春天的花则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意象:江头、竹枝、雪、春花等意象交织,构成了诗的情感背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南北人不同生活态度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现实,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头:象征着生活的流动与变化。
  • 竹枝:代表着民间文化与生活的乐趣。
  • :象征着孤寂与寒冷的生活状态。
  • 三春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的瞬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人”和“北人”分别代表什么样的情感状态?
    A. 欢快与悲伤
    B. 忧愁与快乐
    C. 平静与激动

  2. “自从雪里唱新曲”中的“雪”主要象征什么?
    A. 春天
    B. 寒冷与孤寂
    C. 快乐时光

  3. 诗的最后一句“直到三春花尽时”表达了什么主题?
    A. 生命的长久
    B. 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C. 人生的无常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探讨生活的艰辛与希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刘禹锡的《踏歌词四首·其四》和李白的《将进酒》,前者侧重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后者则更加放纵与豪情,体现出不同诗人的风格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十九首》
  • 《刘禹锡全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