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时间: 2025-01-01 14:20: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暂别瑶墀鸳鹭行,彩旗双引到沅湘。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史笔枉将书纸尾,朝缨不称濯沧浪。云台公业家声在,征诏何时出建章。
白话文翻译:
暂时告别瑶台上偶尔飞舞的鸳鸯和白鹭,彩旗双双引路到沅江和湘江。城边的流水潺潺,桃花在水中漂流而过,窗帘外春风拂面,散发着杜若的香气。史笔白白将书信的结尾写上,早朝的缨络不适合在沧浪中洗涤。云台的公业声名依旧存在,不知何时才能接到建章宫的征召。
注释:
- 瑶墀:指华丽的台阶,通常用来形容宫殿或高贵的场所。
- 鸳鹭行:鸳鸯和白鹭在水面上游行。
- 彩旗:指引导的彩色旗帜。
- 杜若:一种香草,常用于香料。
- 史笔:指书信或文书。
- 朝缨:指朝服的缨络,象征官职身份。
- 濯沧浪:意指在沧浪水中洗涤,寓意不合时宜或不适合的举动。
- 云台公业:指云台的声名和事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字梦得,号“香山居士”。他以写作诗词、散文而闻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学风格。刘禹锡的诗风清新、朴实,擅长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被贬至朗州(今湖南省岳阳市)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及对仕途的无奈。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刘禹锡的《寄朗州温右史曹长》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诗的开头以“暂别瑶墀鸳鹭行”开篇,勾勒出离别的情景,展现出一种惆怅的心情。接着,诗人描绘了沿途的美丽景色,如“城边流水桃花过”,以及“帘外春风杜若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诗情的发展,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处境,提到“史笔枉将书纸尾”,表达了对名利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朝缨不称濯沧浪”,则更是道出了身处贬谪的失落与不满。最后,诗人引用“云台公业家声在”,不仅表达了对名声的渴望,也带有对未来的期待和不安。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生动地反映了唐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展现了刘禹锡独特的文学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暂别瑶墀鸳鹭行:暂时告别华丽的台阶,鸳鸯和白鹭在水面上游行。
- 彩旗双引到沅湘:彩旗双双引导我走向沅江和湘江。
- 城边流水桃花过:城边的流水潺潺,桃花在水中漂流而过。
- 帘外春风杜若香:窗帘外春风拂面,散发着杜若的香气。
- 史笔枉将书纸尾:史笔白白将书信的结尾写上。
- 朝缨不称濯沧浪:早朝的缨络不适合在沧浪中洗涤。
- 云台公业家声在:云台的公业声名依旧存在。
- 征诏何时出建章:不知何时才能接到建章宫的征召。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象征诗人的情感与境遇。
- 对仗:如“彩旗双引”与“城边流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对春景的细腻描绘,形成层次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状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瑶墀:象征高贵与美好。
- 鸳鹭:象征爱情与离别。
- 桃花:象征春天与希望。
- 杜若:象征芬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 云台公业:象征声名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彩旗”指的是什么?
- A. 舞蹈
- B. 引导的旗帜
- C. 书信
- D. 花朵
-
“杜若香”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失落
- B. 美好
- C. 忧伤
- D. 愤怒
-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建章”指的是什么?
- A. 一座建筑
- B. 一种食物
- C. 征召的宫殿
- D. 一种乐器
答案:
- B. 引导的旗帜
- B. 美好
- C. 征召的宫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刘禹锡的诗更注重内心感受与现实的矛盾,前者则更多表现出豪放与壮志。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前者奔放,后者细腻,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
- 《唐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