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斑竹筒簟
血染斑斑成锦纹,
昔年遗恨至今存。
分明知是湘妃泣,
何忍将身卧泪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竹筒上的斑斑血迹,仿佛是上面染上了美丽的锦纹,然而这其实是过去的遗恨至今仍然存在。显然知道这是湘妃在哭泣,怎能忍心让自己躺在泪痕之上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斑竹:有斑点的竹子,象征着悲伤的痕迹。
- 筒簟:指竹制的席子,古人用竹编织成席子。
- 血染:形容悲伤的痕迹,暗指往事的痛苦。
- 湘妃:指湘江的妃子,古代神话中与竹子有联系,常用以表达女性的悲伤。
典故解析:
湘妃是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因其爱竹而化为竹,传说她因爱而死,留下了泪水,竹子因此常有泪痕,象征着悲伤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尤其擅长写咏史诗和抒情诗。
创作背景:
《斑竹筒簟》创作于杜牧的晚年,反映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感慨,表达了对离别和遗憾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斑竹筒的形象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对往事的缅怀与对离别情感的深切理解。诗中通过“血染斑斑成锦纹”这一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记忆中的伤痛,如同美丽的锦纹下隐藏的悲伤。接着,诗人提到“昔年遗恨至今存”,强调了时间无法抹去的遗憾,显示出深厚的情感积淀。最后两句“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将身卧泪痕”,不仅让人感受到湘妃的悲伤,也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无奈与痛苦。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离别与思念交织的复杂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血染斑斑成锦纹:用“血染”比喻过去的痛苦,斑斑的痕迹像是美丽的锦缎,表面华美却暗藏伤痛。
- 昔年遗恨至今存:时间无法抹去的遗恨与伤痛,揭示出对于过往的执念。
- 分明知是湘妃泣:湘妃的泪水象征着女性的柔情和悲伤,强调了这种情感的真实。
- 何忍将身卧泪痕:感叹自己对痛苦的沉溺,表现出对过去的无奈与不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血迹比作锦纹,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湘妃的泪水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失去的无奈,以及对情感深沉的思考,展现出了诗人对于生命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斑竹:象征着悲伤和离别。
- 泪痕:代表着无法抹去的情感和记忆。
- 湘妃:象征着深情与悲伤,连接着历史与个人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血染斑斑成锦纹”中的“锦纹”比喻什么? A. 美丽的事物
B. 痛苦的记忆
C. 过去的快乐
D. 历史的遗迹 -
湘妃在诗中象征什么意思? A. 忍耐
B. 悲伤
C. 快乐
D. 幸福 -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无奈与悲伤
C. 平静
D.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杜牧的《斑竹筒簟》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情感的思考,前者更侧重于历史的遗恨,后者则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两者在用词和意象上各有特色,但都体现了对时间和情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