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途中一绝
作者:杜牧
镜中丝发悲来惯,
衣上尘痕拂渐难。
惆怅江湖钓竿手,
却遮西日向长安。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白发,感到悲伤已经习惯;
衣服上的尘土,轻轻拂去却越来越难。
心中惆怅,手握钓竿在江湖,
却遮住了夕阳,朝长安的方向。
注释
字词注释:
- 镜中丝发:镜子里看见的白发,象征衰老和失去青春。
- 衣上尘痕:衣服上的尘土,意味着生活的艰辛和世俗的烦恼。
- 惆怅:忧愁、不快。
- 江湖:指水域,常与渔钓联系在一起,这里暗指一种孤独的生活。
- 遮西日:遮住西边的落日,表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
- 向长安: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都城,此处象征理想的归宿或目标。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提及的“长安”常用来象征繁华与理想。长安在唐代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诗人对其的向往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晚唐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他的诗风以清新、简洁著称,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杜牧的旅途中,反映了他对年龄增长和人生沧桑的感慨。随着岁月流逝,他对人生理想的追寻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
诗歌鉴赏
杜牧的《途中一绝》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衰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首联“镜中丝发悲来惯”,以镜子中的白发为引子,揭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衰老的无情。这里,镜子不仅是一个物理的存在,更是自我反省与内心挣扎的象征。接着“衣上尘痕拂渐难”,则从外在的生活层面出发,表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艰辛与无奈,仿佛无论怎样努力,生活的尘埃总是难以拂去。
第三句“惆怅江湖钓竿手”,将视角转向作者的心境,他在江湖之间独自钓鱼,象征一种孤独的追求。钓竿不仅是钓鱼的工具,更是他生活的寄托。而最后一句“却遮西日向长安”,则通过遮住夕阳的意象,传达了对未来的渴望与追求,长安象征着理想的归宿与安宁。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之间流露出一种对时光的感伤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表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镜中丝发悲来惯:诗人照镜子看到自己白发,感到悲伤已经习惯,这里表现对衰老的无奈。
- 衣上尘痕拂渐难:身上的尘土难以拂去,象征生活的种种烦恼与无奈。
- 惆怅江湖钓竿手:独自在江湖钓鱼,内心惆怅,暗示孤独与追求。
- 却遮西日向长安:夕阳西下,遮住了日落,寄托了对长安的向往和追求理想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艰辛比作衣上的尘痕,形象生动。
- 拟人:将惆怅赋予江湖,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衰老与现实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子:象征自我反省与时间流逝。
- 白发:衰老和失去青春的象征。
- 尘土:生活的烦恼与世俗的束缚。
- 钓竿: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夕阳: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长安:理想的归宿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牧的《途中一绝》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春天的向往
B. 对衰老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C. 对爱情的追求 -
诗中“镜中丝发”指的是什么?
A. 镜子中的花
B. 镜子中的白发
C. 镜子中的影像 -
“衣上尘痕拂渐难”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生活的繁华
B. 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C. 生活的美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杜牧的《途中一绝》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涉及到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但杜牧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王之涣则通过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两者在风格上各有特点,却同样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