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

时间: 2025-01-01 10:35:09

鸣雁萧萧下,寒灯故故明。

角声传细雨,云色渡高城。

兄弟无书信,乾坤有甲兵。

秋风归未得,见尔不无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鸣雁萧萧下,寒灯故故明。
角声传细雨,云色渡高城。
兄弟无书信,乾坤有甲兵。
秋风归未得,见尔不无情。

白话文翻译:

鸣叫的雁群在空中低飞,寒夜里的灯光显得格外明亮。
角声传来细雨的声音,云层的颜色映衬着高耸的城墙。
兄弟间无音信,世间却战火纷飞。
秋风归来仍未能见到你,心中依然感到无情。

注释:

  • 鸣雁:指的是发出鸣叫的雁,象征孤独和思乡。
  • 萧萧:形容声音清脆而孤单。
  • 寒灯:指寒冷夜晚的灯光,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角声:角是古代乐器,角声在这里象征着远方的传来音响。
  • 细雨:轻柔的小雨,传达出一种柔和的意境。
  • 云色:指天上的云彩,暗示天气的阴沉。
  • 高城:象征着城墙的高耸,可能指关隘或战场。
  • 兄弟无书信:表达了与兄弟失联的忧虑。
  • 甲兵:指的是战斗和战争,暗示社会动荡。
  •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与思念之情。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其表达的主题与古代士人对家国情怀、兄弟情谊的关注息息相关。尤其在动乱时期,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与无奈,反映了社会动荡带来的个人情感困境。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韩邦靖,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其诗作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战乱时期,诗人可能身处边疆或战地,感受到战争带来的孤独与对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闻雁》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社会动荡的无奈。首句“鸣雁萧萧下”以孤雁的形象开篇,瞬间带来一种孤独的氛围,雁的鸣叫声与寒冷的灯光交织,营造出一种凄清的夜景。接下来的“角声传细雨”,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寂感,角声如同战鼓,细雨又增添了几分忧愁,暗示着战争的迫近。

“兄弟无书信,乾坤有甲兵”更是诗的情感高峰,表面上是对兄弟的思念,实际上反映了战争对人际关系的破坏。最后一句“秋风归未得,见尔不无情”,不仅是对亲人的渴望,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虽身处战乱,却仍保有一份对亲情的坚持和温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家国情怀的深切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孤雁的萧瑟,营造孤独的氛围。
    • 第二句:寒灯的微光与细雨的声音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
    • 第三句: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与外部世界的动荡。
    • 第四句:反映了对秋风的期待与无奈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角声”比作战斗的号角,传达紧张的气氛。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得景物更具情感。
    • 对仗:诗中用词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战争、亲情和孤独的描绘,探讨了人在动荡时代的无奈与思乡之情,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 鸣雁:象征思乡与孤独。
  • 寒灯:代表孤寂与无助。
  • 角声:暗示战争的威胁。
  • 细雨:传达柔和而忧伤的情感。
  • 兄弟:象征亲情与支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鸣雁”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战争
    B. 孤独与思乡
    C. 自然景象
    答案:B

  2. “兄弟无书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虑与思念
    C. 无所谓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角声”最可能代表什么? A. 音乐
    B. 战斗的号角
    C. 自然的声音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秋夕》 by 杜牧

诗词对比

  • 韩邦靖的《闻雁》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内心情感的关系,前者着重在孤独与思念,后者则更倾向于宁静与和谐。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韩邦靖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