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昔自西滨得兰数本移艺于庭亦既逾岁…遂寄情于此》
时间: 2025-01-19 19:00: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余昔自西滨得兰数本移艺于庭亦既逾岁…遂寄情于此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西边的水滨得到几株兰花,移植到庭院里,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于是将我的情感寄托在这里。
注释
- 余:我。
- 昔:以前,过去。
- 西滨:西边的水边,指的是环境。
- 得兰:得到兰花。
- 移艺:移植,种植。
- 寄情于此:将情感寄托在这里。
- 流浅:经验和见识浅薄。
- 重轻:指重视和轻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温庭筠(812年-870年),字飞卿,号青雀,唐代著名词人、诗人,晚唐五代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清新婉丽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词作。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温庭筠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兰花的喜爱及对人生的思考。兰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清雅,诗人在与兰花的互动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与哲理。
诗歌鉴赏
温庭筠的这首诗通过兰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兰花的生长象征着诗人的孤傲与独立,他不在意外界的赏识和评价,而是更看重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诗中对兰花的描绘不仅仅是对植物的赞美,更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诗人提到“易地无赤株,丽土亦同荣”,说明不论身处何地,优秀的品格和艺术追求都能让人获得内心的满足与宁静。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深沉而又淡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尽管外界的繁华与浮躁,他依然选择坚守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高洁的追求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坚定的力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寓赏本殊致,意幽非我情。”:赏兰的情趣和意境与自己内心的感情并不相同。
- “吾常有流浅,外物无重轻。”:我常常觉得自己见识浅薄,外界的事物对我而言并无轻重之分。
- “各言艺幽深,彼美香素茎。”:大家都说艺术深邃,而兰花的美丽与香气来自于它那素雅的茎干。
- “岂为赏者设,自保孤根生。”:这岂是为了取悦赏花的人,而是为了自保,孤独地生长。
- “易地无赤株,丽土亦同荣。”:换个地方也不会失去根本,优美的土地也能使之繁荣。
- “赏际林壑近,泛馀烟露清。”:赏花的地方靠近林间溪谷,飘散着清新的烟雾和露水。
- “余怀既郁陶,尔类徒纵横。”:我心中已经充满陶醉,而你们却只是在这里闲逛。
- “妍蚩苟不信,宠辱何为惊。”:无论容貌的美丑,如果不被相信,荣宠又有什么值得惊讶的。
- “贞隐谅无迹,激时犹拣名。”:坚贞的隐秘没有痕迹,激荡的时代仍然选择名声。
- “幽丛霭绿畹,岂必怀归耕。”:在幽静的绿丛中,何必非要想着回归到耕作的生活?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比如“妍蚩苟不信,宠辱何为惊”运用对仗强调外界的评价与自身的反思。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兰花的热爱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价值,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高洁追求。
意象分析
- 兰花:象征高洁、清雅,代表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烟露:象征清新的自然环境,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幽丛:代表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独立,隐喻对世俗的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兰花象征什么? A. 富贵
B. 高洁
C. 友情
D. 忍耐 -
“吾常有流浅,外物无重轻。”的意思是? A. 我对外物特别重视
B. 我的见识很浅薄
C. 我常常受到外界影响
D. 我对外物的看法很深刻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温庭筠的兰花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在主题上都涉及到孤独和对美的追求,但温庭筠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反省,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放与洒脱的个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温庭筠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