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吉孺之兰阳文学》

时间: 2025-01-01 15:21:09

梁园此日赋南征,歧路分携怆客情。

捧檄自随孤剑入,题桥宁负驷车荣。

残碑历历中郎字,遗宅萧萧荀令名。

座上谈诗颐欲解,讲帏今独有匡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梁吉孺之兰阳文学
作者: 李上馨 〔明代〕

梁园此日赋南征,
歧路分携怆客情。
捧檄自随孤剑入,
题桥宁负驷车荣。
残碑历历中郎字,
遗宅萧萧荀令名。
座上谈诗颐欲解,
讲帏今独有匡衡。


白话文翻译:

今天在梁园写下南行的诗篇,
在岔路口分手,心中涌起伤感的情绪。
我手捧文书随孤剑而去,
在桥上题字,不能辜负四匹马拉的荣耀。
残存的碑文上清晰可见中郎的名字,
遗留下来的宅邸显得萧条,荀子的名声依然在。
座上谈论诗歌,令人感到愉悦,
然而今日独有匡衡在讲述。


注释:

  • 梁园:指的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常代表离别之地。
  • 南征:指往南方出征或旅行。
  • 歧路:指岔路,分开的道路。
  • 捧檄:手持文书,表明身份或使命。
  • 驷车荣:四匹马拉的车,象征荣华富贵。
  • 残碑:指遗留下来的碑文。
  • 中郎:古代官职,指中郎将等。
  • 荀令:荀子的名声,表明其影响力。
  • 匡衡:指匡衡,常用以指代有才华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上馨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生活深刻的体验而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上馨在送别朋友梁吉孺时写的,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对前途的感慨。兰阳作为目的地,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梁园此日赋南征,歧路分携怆客情”,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在美好时光的结束与前往未知的旅程之间的矛盾。诗人用“捧檄自随孤剑入”形象地展示了自己在旅途中的孤独感,而“题桥宁负驷车荣”则反映了他不愿意辜负过去的荣耀与成就。

接下来的两句“残碑历历中郎字,遗宅萧萧荀令名”通过对曾经辉煌的追忆,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悲伤。最后两句“座上谈诗颐欲解,讲帏今独有匡衡”则寓意着在座的朋友们虽然有着共同的诗歌情怀,但真正能理解和深刻剖析的人却只有匡衡一人,这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理解的深度与广度。

整首诗以辞典的方式记录了离别的情感,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与人生的无常,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梁园此日赋南征”:在梁园写下南行的诗篇,设置了离别的场景。
  2. “歧路分携怆客情”:分手在岔路口,感情的伤感愈加明显。
  3. “捧檄自随孤剑入”:手持文书,独自踏上旅途,象征孤独。
  4. “题桥宁负驷车荣”:在桥上题字,不愿辜负过去的荣华。
  5. “残碑历历中郎字”:残存的碑文中清晰可见中郎的名字,暗示过往的辉煌。
  6. “遗宅萧萧荀令名”:遗留下来的宅邸显得萧条,荀子名声在外。
  7. “座上谈诗颐欲解”:在座上讨论诗歌,令人感到愉悦。
  8. “讲帏今独有匡衡”:如今只有匡衡在讲述,暗示理解的深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捧檄自随孤剑入,题桥宁负驷车荣”中前后句对称,增强了音乐美感。
  • 比喻: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之情比作旅途的孤独,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写,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梁园: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离别。
  2. 南征:代表着新的旅途与冒险。
  3. 孤剑:象征孤独与坚定。
  4. 驷车:象征荣耀与成就。
  5. 残碑:过往辉煌的见证,唤起对历史的追忆。
  6. 匡衡:象征智慧与才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梁园”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处风景地
    C. 一种交通工具
    D. 一种文学形式

  2. “捧檄自随孤剑入”中的“孤剑”象征: A. 财富
    B. 孤独与坚定
    C. 权力
    D. 家庭

  3. 诗中提到的“匡衡”指的是: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一种诗歌形式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食物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赠花卿》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上馨的《送梁吉孺之兰阳文学》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侧重于豪情壮志,而李上馨则倾向于对友谊与离别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上馨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中的友谊与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