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渔舟》
时间: 2025-01-04 10:49: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渔舟
作者: 陈霆 〔明代〕
瓦枕半欹诗梦醒,起来人静江空。
丛芦萧瑟战金风。
钓舟不系,吹落碧滩中。
坐稳总忘身外事,苍山独对疏慵。
夜深清露滴芙蓉。
满篷凉月,人在水晶宫。
白话文翻译
梦醒时,头靠着瓦枕,诗意还未消散。起身时,周围静悄悄的,江面空旷无物。芦苇丛中,风声萧瑟,仿佛在与金风对抗。钓船没有系住,随意漂浮在碧滩之中。坐稳之后,便忘却了外界的纷扰,独自面对苍山,显得有些懒散。夜深时,清露轻轻滴落在芙蓉花上,凉月如水,仿佛人置身于水晶宫中。
注释
- 瓦枕:用瓦制成的枕头,常见于古代。
- 半欹:微微倾斜,形容枕头的状态。
- 丛芦:芦苇丛生的地方。
- 萧瑟:形容秋风的凄凉和冷清。
- 钓舟不系:钓鱼的船没有系好,随意漂浮。
- 苍山:指远处的青山。
- 疏慵:形容心情慵懒,意志消沉。
- 清露:夜间凝结的露水。
- 芙蓉:指荷花,常象征美丽和纯洁。
- 水晶宫:比喻清冷而美丽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霆,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常表现出清新脱俗的风格,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在一处宁静的环境中,借助水乡风光抒发内心的感受,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临江仙 渔舟》是陈霆在明代创作的一首词,整体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幽远的感觉。词中通过描绘渔舟、秋风和月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内心的宁静。开头两句“瓦枕半欹诗梦醒,起来人静江空”,勾勒出梦中醒来时的恍惚状态,给人以一种朦胧的美感。接下来,随着秋风的萧瑟,诗人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淡然的情绪。
钓舟在碧滩中自由漂浮,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似乎在说,世俗的纷扰与世事的沉浮都不如这片刻的宁静。而“坐稳总忘身外事,苍山独对疏慵”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仿佛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内心平静来自于对外界的放下。
最后,夜深清露滴落,月光洒在舟上,似乎让人身处于一个仙境之中,令人陶醉。这一切都构成了诗人心中那份独特的美丽与宁静,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瓦枕半欹诗梦醒”:梦醒时头靠着瓦枕,姿态微倾,暗示着诗人刚从梦中苏醒,梦中的诗意仍在心头。
- “起来人静江空”:起身时四周寂静,江面空旷,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丛芦萧瑟战金风”:芦苇丛中,秋风萧瑟,传达出一种秋天的凄凉感。
- “钓舟不系,吹落碧滩中”:钓船随意漂泊,象征着自由与洒脱。
- “坐稳总忘身外事”:安坐后,忘却世间烦扰,展现诗人的超然态度。
- “苍山独对疏慵”:面对远处的苍山,诗人感到慵懒。
- “夜深清露滴芙蓉”:在深夜,清露滴落在荷花上,增添了清幽的意境。
- “满篷凉月,人在水晶宫”:舟上满是凉月,仿佛身处于梦幻般的水晶宫,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在水晶宫”,将宁静的环境比作仙境,增强了意境。
- 拟人:如“清露滴芙蓉”,使露水显得生动,增加了自然的亲切感。
- 对仗:如“坐稳总忘身外事,苍山独对疏慵”,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切热爱,体现了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与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瓦枕: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舒适。
- 江:象征着流动的时间与生活的无常。
- 丛芦:代表自然的原始与自由。
- 钓舟:象征自由、闲适的生活状态。
- 苍山:象征着坚固与永恒,表达人生哲理。
- 清露:象征着清新与纯洁,传达宁静之美。
- 凉月:象征着静谧与思考,增添了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瓦枕”是什么材料做的?
- A. 木头
- B. 瓦
- C. 竹子
-
“钓舟不系”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 A. 忙碌
- B. 自由
- C. 压抑
-
诗中“夜深清露滴芙蓉”描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 A. 雨
- B. 露水
- C. 雪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临江仙 渔舟》与《静夜思》的比较: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但《静夜思》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临江仙 渔舟》则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