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兰 挽汝伦丈
作者: 王蛰堪 〔当代〕
登高远眺,咽断寒箫惊噩耗。
众醉吾醒,太息南天一柱倾。
谁歌楚些,喜是荒原犁已破。
泪眼凄迷,独向残宵酹一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高处远眺时的感受,寒箫声让他感到悲哀。周围的人都沉醉在酒中,而他却清醒着,感叹南方的天空仿佛要倾斜。有人在歌唱,但他高兴的是荒原上的犁具已经破坏。泪眼迷离之中,他独自向夜空中倾酒一杯,以此表达内心的哀伤与怀念。
注释:
- 咽断寒箫:形容因悲伤而无法自已,寒箫即寒冷的笛声,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情绪。
- 噩耗:坏消息,通常指亲人或朋友的去世。
- 南天一柱倾:南天的支柱似乎要倒下了,象征着对未来的无奈与悲观。
- 楚些:指的是楚地的歌声,提及地域文化。
- 荒原犁已破:荒原上犁具的损坏,象征着希望的破灭。
- 酹一杯:向天洒酒,祭奠逝者或表达哀思。
典故解析:
- 寒箫:常用来代表凄凉或悲伤的情绪,古诗词中常与离别、哀悼相关。
- 楚歌:楚地的歌曲,常用于表达人们的乡愁或对故土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蛰堪,现代诗人,以其感性的笔触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对亲人或朋友的追念之际,反映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未来生活的无力感。诗中融入了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诗歌鉴赏:
这首《减兰 挽汝伦丈》以其独特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吸引了读者的注意。诗的开头通过“登高远眺”引入,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表达出作者在高处所看到的,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自己内心的孤寂。寒箫声响起,象征着凄凉与哀伤,从而引发了对噩耗的沉重思考。在众醉吾醒的对比中,作者的清醒显得格外刺眼,他的感叹不仅关乎个人情感,也映射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以“南天一柱倾”作为对未来的深思,展现了对生活的无奈感受。
接下来的“谁歌楚些”则引入一种微妙的希望,尽管荒原犁已破,但歌曲的存在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最后,泪眼凄迷的场景,独自酹酒的行为,体现了作者的孤独与对已逝者的悼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使得读者在感同身受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登高远眺,咽断寒箫惊噩耗:
- 在高处远望,悲伤的寒箫声让人窒息,惊醒了噩耗的消息。
-
众醉吾醒,太息南天一柱倾:
- 周围的人都沉醉于酒中,而我却清醒,叹息着南方的天空似乎要倾斜。
-
谁歌楚些,喜是荒原犁已破:
- 谁在唱楚歌,我高兴的是荒原的犁已经破坏,象征着破灭的希望。
-
泪眼凄迷,独向残宵酹一杯:
- 泪眼迷离中,我独自向残宵洒下一杯酒,以此寄托哀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处的眺望比作人生的思考,寒箫声比作悲伤情绪。
- 对仗:例如“众醉吾醒”与“泪眼凄迷”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情感的冲突。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逝去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忧虑,透过个人的悲伤情感,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箫:象征凄凉与哀伤,通常与离别、哀悼相关。
- 南天:象征着希望与未来,倾斜则暗示着不安与动荡。
- 荒原:象征着破灭的希望与生命的无常。
- 泪眼:表现出悲伤与无奈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咽断寒箫”中的“寒箫”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代表悲伤的声音
C. 一种饮料
D. 一种植物 -
诗中“众醉吾醒”表现了什么? A. 大家都很清醒
B. 诗人的孤独与悲伤
C. 大家都在喝酒
D. 诗人很高兴 -
“泪眼凄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悲伤
D. 无聊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离愁与思念的情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对比:
- 王蛰堪《减兰 挽汝伦丈》与李白《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逝去的思念,但王蛰堪更注重对社会现象的关注,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现代诗词选》:收录多位现代诗人的代表作品。
- 《诗词鉴赏指南》:提供对古今诗词的分析与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