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屈指兴亡》
时间: 2025-01-01 14:58: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屈指兴亡
作者: 张煌言 〔明代〕
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
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
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
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
汉宫露,梁园雪。
双龙逝,一鸿灭。
剩逋臣怒击,唾壶皆缺。
豪杰气吞白凤髓,高怀眦饮黄羊血。
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兴亡历史的感慨,数一数南北朝时期的兴衰,令人痛心。可惜的是,在这历史的洪流中,有几个忠臣义士保持了清白和高洁的品格。赵信城边的羌笛在雨中悲鸣,李陵台上的胡笳在月下哀怨。那模糊的哀声传递出对玉关的思念,声音凄切动人。汉宫的露水,梁园的雪,双龙(指汉朝的两位杰出人物)已逝去,一只大雁也已消失。剩下的那些逃亡的臣子愤怒地回击,唾壶都成了缺口。豪杰们的气概如同吞食白凤的精髓,高尚的志向如同饮下黄羊的鲜血。试着排云而上,等待着捧起太阳的心情,向金阙倾诉。
注释
- 屈指:比喻数算,指兴亡的历史。
- 黄图:指国家的图谋或地图,此处暗指南北朝的分裂与兴亡。
- 冰清玉烈:形容品格高洁、气节坚定。
- 赵信:指历史人物,曾为汉朝的将领。
- 李陵:同样是汉朝将领,因投降匈奴而受到后世批评。
- 唾壶:古时用来盛放唾液的器具,这里比喻对逃亡者的蔑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煌言,明代词人,生于盛世,处于动荡的历史时期,作品多反映了对国家兴亡、个人理想的思考。他的词风雄浑,情感深邃,常常融入历史典故,表达对英雄义士的敬仰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作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对忠臣义士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满江红·屈指兴亡》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共鸣的词作。张煌言通过对历史兴亡的反思,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开篇“屈指兴亡”便引人入胜,作者以数算的方式,揭示了历史的无情与变幻。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提到了赵信和李陵这两位历史人物,既是对忠臣的赞美,也是对历史悲剧的哀叹。词中“冰清玉烈”形象地刻画了忠臣的高洁品质,令人感慨。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汉宫露,梁园雪”,不仅美妙动人,更增添了历史的沉重感。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出美好与凄凉的对立,令人倍感惆怅。最后,词人以“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的豪情,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与斗志,展现了即使在悲伤的历史面前仍不屈不挠的精神。
整首词层次分明,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追思,又有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屈指兴亡:以手指计数,将历史的兴亡一一列举,表现对历史的关注。
- 恨南北黄图消歇:对南北朝时期分裂的痛惜。
- 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少数忠臣的高洁品格令人敬仰。
- 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描绘历史场景,表现对忠臣的缅怀。
- 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 汉宫露,梁园雪:用自然景象映射历史的沉重。
- 双龙逝,一鸿灭:双龙比喻杰出人物的陨落。
- 剩逋臣怒击,唾壶皆缺:对逃亡者的蔑视。
- 豪杰气吞白凤髓,高怀眦饮黄羊血:豪杰的壮志豪情。
- 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希望与奋斗的决心。
修辞手法
- 对比:美好与悲惨的对比。
- 比喻:用“白凤髓”和“黄羊血”比拟豪杰的气概和理想。
- 排比:句式的整齐划一,增强了诗句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与忠臣义士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斗志,体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羌笛:象征悲伤与思念。
- 胡笳:象征战争与离别。
- 汉宫露:历史的沉重。
- 梁园雪:美好与凄凉的对比。
- 双龙:象征伟大的英雄人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屈指兴亡”中的“屈指”意思是:
- A. 弯曲手指
- B. 计算
- C. 愤怒
- D. 悲伤
-
词中提到的“赵信”和“李陵”是:
- A. 文人
- B. 将领
- C. 皇帝
- D. 商人
-
“冰清玉烈”形容的是:
- A. 自然景象
- B. 忠臣的品质
- C. 战争的惨烈
- D. 诗人的情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浪淘沙·北海潮》(毛泽东)
- 《钗头凤·世情薄》(陆游)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表达对家国的思念与忠诚,但更多体现个人情感和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研究》
- 《古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