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答刘桢诗
原文展示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白话文翻译
我与你分别才几天,所经历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星期。我对你的思念是如此深厚,这愁苦就像春天的三个月一样漫长。虽然路途在眼前,却如同跨越九道关卡般困难。陶渊明在朱夏时节的德行,草木都在繁盛生长。
注释
字词注释
- 与子别无几:与你分别的时间不久。
- 所经未一旬:所经历的时间还不到十天。
- 思一何笃:思念是多么深厚。
- 愁如三春:愁苦的感觉像春天一样漫长。
- 虽路在咫尺:虽然路途看似很近。
- 难涉如九关:但却像要跨越九道关卡那样困难。
- 陶陶朱夏德:陶渊明在盛夏时节的品德。
- 草木昌且繁:草木生长茂盛。
典故解析
- 陶陶朱夏德:指陶渊明,他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隐居生活和自然景观闻名。这里提到他,强调了自然的繁盛与个人情感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干,字子干,东汉末年人,后世称为魏晋风流的代表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抒情,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答刘桢诗》是徐干写给朋友刘桢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以及离别的愁苦,反映了魏晋时期人际关系的深厚和情感的细腻。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开篇就以简短的“与子别无几”引入,展现出离别不久却思念愈发浓烈的情感。接着用“所经未一旬”强调时间的短暂,但思念的情感却如春天的三个月一般漫长,令人倍感煎熬。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句子则通过对比,表现出面对思念的强烈,虽然路途看似近在咫尺,但因情感的牵绊,反而让人觉得难以跨越。这种情感的深邃和复杂,表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珍惜。
最后以“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收尾,既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对自然生机的感慨,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情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与子别无几:离别的时间不长,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
- 所经未一旬:经历的时间还不到十天,进一步强调思念的强烈。
- 我思一何笃:表达了深厚的思念之情。
- 其愁如三春:将愁苦比作漫长的春天,形象地表现出思念的痛苦。
- 虽路在咫尺:路近,但心理的距离却很遥远。
- 难涉如九关:比喻思念造成的阻碍,展现内心的挣扎。
- 陶陶朱夏德:提到陶渊明,表达对朋友品德的赞美。
- 草木昌且繁:自然界的繁盛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春天,生动形象。
- 对比:路途的近与心灵的远,构成强烈的反差。
- 排比:通过对友人情感的多重表达,增强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的思念,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生机的向往,展现了魏晋时期文人细腻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同时也代表思念的漫长与煎熬。
- 九关:比喻困难与阻碍,突显思念的复杂情感。
- 草木:象征自然的繁盛,暗含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与子别的时间有多久?
- A. 一天
- B. 一周
- C. 不到一旬
- D. 一个月
-
诗中用什么比喻思念的愁苦?
- A. 三春
- B. 九关
- C. 朱夏
- D. 草木
-
诗中提到的友人是谁?
- A. 陶渊明
- B. 刘桢
- C. 司马迁
- D. 曹操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两首诗均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但徐干的诗更偏重于对情感的细腻描绘,而王维则更多地展现了自然景物与人情的结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魏晋南北朝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徐干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