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得友人书,道内子艰难状
尺牍胡然至,寒温不自通。
殷勤报阃外,辛苦叹闺中。
铛釜原兼绝,机梭亦屡空。
鹿车谁共挽,羞杀是梁鸿!
白话文翻译
收到朋友的书信,了解到他在道家修行中的艰难处境。
信件寄到时,我却无法感知外面的寒暖。
我恳切地回应他在外的困境,而自己在闺房中也感到辛苦。
锅灶的火焰几乎熄灭,织布机也屡屡空闲。
有谁能一同拉动这鹿车呢?我感到十分羞愧,想到了梁鸿的遭遇。
注释
- 尺牍:信件,尺为长度单位,指信的长度。
- 寒温不自通:无法感知外界的寒冷与温暖。
- 殷勤:恳切、热心。
- 阃外:指家门之外,表示朋友在外的处境。
- 铛釜:指锅灶,象征生计。
- 机梭:织布的工具。
- 鹿车:古代用鹿拉的车,象征辛苦的生活。
- 梁鸿:梁鸿是东汉时期的隐士,以贫苦著称,诗人以他为例表示自己的羞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煌言(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受儒家教育影响。他的诗风多表现对友人的关怀与社会的观察,情感真挚而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张煌言收到朋友书信之际,朋友在道家修行的艰难境遇让他感同身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自身生活困苦的对比。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朋友艰难处境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自身生活的无奈。诗中“尺牍胡然至”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信件送达的情景,显示出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接着,诗人以“寒温不自通”表达了自己在情感上的孤独与无助,仿佛世界的温度与寒冷都与自己无关。
“铛釜原兼绝,机梭亦屡空”则进一步揭示了作者的生活困境,暗示了生计的窘迫与无奈。生活的艰难不仅让他感到困扰,更让他对友人的苦境倍感心痛。最后一句“鹿车谁共挽,羞杀是梁鸿”,以梁鸿自喻,表达了对自己处境的不满与对友人困境的惋惜,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士人的自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友谊的珍贵与生活的艰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尺牍胡然至:信件如期而至,表现出对朋友的期待。
- 寒温不自通:感到外界的冷暖与自己无缘,传达出孤独感。
- 殷勤报阃外:以热切的态度回应朋友的处境,显示出友谊的深厚。
- 辛苦叹闺中:在家中也感到生活的辛苦,形成对比。
- 铛釜原兼绝:生活中的基本需求都难以满足,表现出窘迫。
- 机梭亦屡空:勤劳的工具也无所用武,暗示生活的困窘。
- 鹿车谁共挽:感到孤立无援,渴望有人共度难关。
- 羞杀是梁鸿:以梁鸿自谦,表达对生活不易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鹿车”比喻生活的艰难与重担。
- 对仗:如“寒温不自通”与“殷勤报阃外”,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衬:通过自己与朋友的境遇对比,突出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表达对友人的关怀与对自身困境的反思,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情与生活中的无奈,反映了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社会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尺牍:象征交流与情感的纽带。
- 铛釜:象征生计与生活的艰辛。
- 机梭:象征劳动与创造的希望。
- 鹿车:象征生活的重担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张煌言
C. 杜甫 -
“寒温不自通”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友人的思念与无奈
C. 对自然的感慨 -
“鹿车谁共挽”中鹿车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友谊的美好
B. 生活的重担与孤独
C. 诗人的抱负
答案: 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张煌言的《得友人书》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在情感表达上均有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他人的关怀,但张煌言更突出友谊的细腻,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切。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张煌言传记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