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历乙卯天行酷,齐城八百付荼毒。
虐魃驱将火云飞,烧尽荒原无半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于万历乙卯年,天灾横行,齐城的八百里土地都被灾害所侵袭。恶劣的天气使得火云骤起,焚烧干枯了所有的土地,连一颗豆子也无法存活。
注释:
字词注释:
- 万历:明朝皇帝,年号万历,指的是他的统治时期。
- 乙卯:干支纪年中的一个年份,指的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
- 酷:凶猛、严酷的意思。
- 荼毒:荼,指的是苦菜,引申为受苦的意思;毒,指灾害和痛苦。
- 虐魃:虐,残忍;魃,古代传说中的干旱之神,意指带来干旱和灾害的力量。
- 火云:指火焰般的云,象征着严重的火灾或干旱。
- 荒原无半菽:荒芜的土地上连一颗豆子都没有,形容灾害的严重。
典故解析:
- 魃:在古代神话中,魃是专门控制干旱的神祇,诗中提到其“驱将火云飞”,表现出自然灾害的无情。
- 万历年间:这一时期是明代晚期,社会矛盾突出,灾害频发,影响了农民的生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景文(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汝谦,号惭愧居士,主要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描绘自然和社会状况,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朝万历年间,正值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灾害,反映了社会的不安与人民的苦难。这一时期的灾害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也加剧了民众的生存困境。
诗歌鉴赏:
范景文的《乙卯十九首》以其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困境和人们的苦痛。全诗以“万历乙卯天行酷”开篇,直白而有力地点出了主题: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给生灵带来的无尽苦难。接着“齐城八百付荼毒”,以齐城的广阔土地为例,生动地描述了灾害的广泛影响。
“虐魃驱将火云飞”一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现象与神话传说结合,使得诗中的灾害更具形象感。火云的飞舞象征着无情的干旱,给人一种压迫的感觉。最后一句“烧尽荒原无半菽”则是高潮,极具视觉冲击力,让人感到绝望与无奈,生动地描绘了荒芜的景象,暗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脆弱关系。
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灾难的惨烈,表达了人民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苦痛,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关注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历乙卯天行酷:指出了创作的时间背景,强调了气候的严酷。
- 齐城八百付荼毒:具体描绘了齐城的广袤土地遭受灾难。
- 虐魃驱将火云飞:以神话形象表现自然的凶险,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烧尽荒原无半菽:以极端的景象结束,传达了绝望。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恶劣天气拟人化,增加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烧尽荒原无半菽”,强调灾害的严重程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灾害的控诉和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同情,揭示了在天灾面前人类的无力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火云:象征着灾难、干旱,表现自然的凶险。
- 荒原:无生机的土地,反映了人们的绝望与苦痛。
- 半菽:豆子,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失去它意味着失去一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乙卯十九首》是在哪一年创作的? A. 1619年
B. 1620年
C. 1618年
D. 1621年 -
诗中提到的“虐魃”代表了什么? A. 和平的神灵
B. 带来干旱的神
C. 丰收的象征
D. 水神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诗人的个人情感
B.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C. 自然的美丽
D. 生活的幸福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范景文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都有对自然灾害的描写,但范景文更集中于灾害带来的直接影响,杜甫则结合了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情感。两者在主题上都有对苦难的深刻反思,但表现手法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 《范景文研究》